时间: 2025-07-28 11:0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02:59
徘徊西河上,月落众星稀。
哲人萎中道,雨绝将安之。
昔者丽鸿藻,玉振含清晖。
名理轶晋魏,雅言袭轲思。
连驾觐驰道,并坐侍端闱。
及门怀燕婉,升堂接逶迤。
方期黄鹄翔,忽作朝露晞。
黔娄不盖体,延陵有遗悲。
层阿翳寒树,平楚暧希微。
帷左巾右荒衣广柳,缟冠涕如縻。
水从章江去,云绕楚山飞。
已矣如有闻,斯文不在兹。
在西河边徘徊,月亮已经落下,星星也变得稀少。
哲人正因困顿而衰弱,连绵的雨让人安静不已。
昔日的华丽如鸿鵠,清辉如玉般闪耀。
名理超越了晋魏的时代,雅正的言辞如同轲的思想。
驾车前往朝廷,坐在端正的殿堂中伺候。
走近门口,怀念着燕婉之美,登上堂前,接待着逶迤的宾客。
原本期待黄鹄高飞,忽然却如朝露般消逝。
黔娄的悲愤未能掩盖身躯,延陵的哀思依旧存在。
层层的寒树遮蔽,平楚的暖意微弱而不明显。
帷幕左边是巾子,右边是荒衣,宽广的柳树下,白色的冠如泪般流下。
水从章江流去,云绕着楚山飞。
一切都已结束,若还有人听闻,斯文已不在此地。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政治家。他以忠诚和勇气闻名,尤其是在抵抗蒙古入侵的斗争中,体现了浓烈的爱国情怀。他的诗歌富有激情,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难之际,文天祥在国破家亡之时,深感无奈与悲伤。在这个背景下,他不仅想表达对逝去的文人雅士的怀念,更借此抒发个人的理想与失落。
这首诗展现了文天祥对昔日文人风采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开篇“徘徊西河上,月落众星稀”,展现了诗人孤独的情景,西河的月落和星稀暗示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哲人的衰弱和雨绝的宁静,象征了自己在政治风云中的无能为力。
“昔者丽鸿藻,玉振含清晖”则表现出对往昔才俊的怀念,诗中提到的“名理轶晋魏”,不仅体现了对古代名士的赞美,也暗示了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与批判。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寒树、荒衣、泪冠等意象,这些都渗透出一种伤感。尤其是“已矣如有闻,斯文不在兹”,可看出文天祥对文化衰亡的深切忧虑与挫败感。这首诗整体上以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主线,结合个人的落寞与对理想的追寻,凸显了文天祥作为一位忠臣的悲愤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逝去的文人风采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文化衰亡的深深忧虑、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与无奈,体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哲人”主要指什么?
A. 智者
B. 功臣
C. 平民
D. 商人
“水从章江去,云绕楚山飞”这句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平静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黄鹄”象征什么?
A. 低贱
B. 高远的志向
C. 灾难
D. 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