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1:48
清野百年久,中原千里赊。
火烟新聚落,山水旧生涯。
种麦十数亩,诛茅千百家。
我来行正倦,何处觅桃花。
这片土地已经荒凉了百年,中原的景象也显得遥远。
新生的村落中冒出炊烟,然而这里的山水仍旧是旧日的风貌。
我在田地里种了十几亩麦子,劈倒了千百棵杂草。
我走得疲惫不堪,何处才能找到那桃花的踪迹呢?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春天和美好的生活。桃花源的故事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生活美好的地方,常被用来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以其忠诚和抗元的精神而闻名。其诗词多表达忠义、爱国情怀,作品风格激昂、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动荡,诗人因战乱而徘徊于桃源县,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桃源县》通过对荒凉土地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清野百年久”展现了诗人眼前的荒凉与无奈,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生活的艰辛。接着,通过“火烟新聚落”,描绘出新生活的开始,虽然环境依旧艰苦,但人们仍在努力生存,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接下来的“种麦十数亩,诛茅千百家”,则表现了诗人勤劳的身影,尽管周围环境依然苍凉,诗人依然在为生计辛勤耕作。这种生活的对比,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渴望。而最后一句“我来行正倦,何处觅桃花”,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桃花象征着美好、幸福与安宁,表现出对桃花源那种理想生活状态的渴望,令人感到一丝惆怅与希望交织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清野”与“火烟”的对比,表现出荒凉与希望的矛盾;“桃花”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荒凉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坚持奋斗的精神。
诗词测试:
“清野百年久”中的“清野”指的是什么?
A. 热闹的城市
B. 荒凉的田野
C. 美丽的花园
D. 繁忙的商街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着什么?
A. 忧愁
B. 战争
C. 幸福与理想
D. 失落
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A. 不满
B. 思念
C. 恨意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