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58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最近的事情都已忘却一半。只有门前的镜湖水,春风依旧没有改变往日的波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哲思。
作者介绍: 贺知章,字季真,号逸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59年,卒于744年。他是唐初的文学家,以诗歌闻名,尤其是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贺知章的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贺知章晚年,反映了他在离开故乡多年后的思考与感慨。诗人通过湖水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回乡偶书·其二》是一首充满乡愁和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在离别家乡多年后,回首往事,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首句“离别家乡岁月多”直接点出时间的长度,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近来人事半消磨”则反映出诗人对人事的淡忘,时间的流逝使得曾经的记忆变得模糊。最后两句则通过“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湖水清澈如镜,春风依旧,似乎在诉说着故乡的恒久与不变,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安慰和依恋。这种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无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通过对比自然与人事,诗人体现了人对故乡的情感依然如故,而世事却易变,反映了人们普遍的乡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离别家乡岁月多”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门前镜湖水”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月夜忆舍弟》与《回乡偶书·其二》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杜甫通过月夜的静谧来增强情感,而贺知章则通过湖水的波澜来反映时间的流逝与乡愁的深切。
这首诗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这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杜甫《赠卫八处士》)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