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丞相万里第四十五

《江丞相万里第四十五》

时间: 2025-04-30 15:21:32

诗句

星拆台衡地,斯文去矣休。

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1:32

原文展示

江丞相万里第四十五
星拆台衡地,斯文去矣休。
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危亡和文化衰退时的无奈与悲凉。星辰的变化使得天平台的作用不复存在,文人雅士也已归于沉寂。湖水的光辉与天空的遥远形成对比,沧江的流水似乎在诉说着一段凄凉的历史。

注释

字词注释:

  • 星拆:指星辰的变化或消逝。
  • 台衡:古代天文观测台,象征着科学与文化的象征。
  • 斯文:指文人雅士,文化知识。
  • 屈注:意为倾泻,流向。
  • 沧江:指长江,象征着历史的流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星拆”和“台衡”寓意着国家的动荡和文化的衰落,反映了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文人志士对前途的迷茫。诗中提到的沧江,则是历史的见证,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无尽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履平,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在国破之际,坚守节操,最终为国捐躯。文天祥的诗作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末年,国家内忧外患,文人士子在战乱中对未来感到无奈和失望。文天祥作为忠臣,面对国家的衰亡,心中充满悲愤与忧虑,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文化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文化衰退的深切忧虑。开头的“星拆台衡地”用天文现象隐喻时代的变迁,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不安。接下来的“斯文去矣休”进一步揭示了文人精神的消散,令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则用湖光和沧江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叹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流逝的岁月和无法挽回的命运。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文天祥在逆境中的顽强精神与深厚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星拆台衡地:星星的变化导致天平台的失效,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与文化的衰落。
  • 斯文去矣休:文人雅士渐渐消失,文化的光辉黯淡,表达了对士人的惋惜。
  • 湖光与天远:湖水的光辉与遥远的天空形成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距离感,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屈注沧江流:沧江的流水倾泻而下,象征着历史的无情流逝,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星辰变化比喻为国家的动荡。
  • 对仗:句式工整,对仗工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湖光、沧江等自然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文人精神衰退的无奈,展现了他作为忠臣的悲壮情怀和对文化传承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辰:象征着变化与动荡。
  • 台衡:代表文化与科学的衰退。
  • 湖光:象征着曾经的光辉与希望。
  • 沧江:代表历史的流逝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斯文去矣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望
    B. 欢喜
    C. 愤怒
    D. 疲惫

  2. “沧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未来
    B. 历史流逝
    C. 战争
    D. 自然景观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陶渊明
  • 《离骚》 - 屈原

诗词对比:
文天祥的《江丞相万里第四十五》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文化的怀念。陆游的作品更多关注个人的抒情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文天祥则更加强调国家的危机感与文化的消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文天祥诗文集》
  2. 《宋代诗词鉴赏》
  3.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早梅芳 咏青梅 早梅芳 早梅芳 其二 自写粉墙填词图并题 早梅芳 二首 其一 自写粉墙填词图并题 早梅芳 雪中放舟西崦 早梅芳 早梅芳近 落华,拟清真花竹深 早梅芳 梅花 早梅芳近 过秦楼 次周清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七死七生 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得马失马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辰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缠扰 鸿渐于干 兰情蕙性 戈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藏锋敛锷 馋猫 根深蒂结 渠股 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