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1:32
江丞相万里第四十五
星拆台衡地,斯文去矣休。
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危亡和文化衰退时的无奈与悲凉。星辰的变化使得天平台的作用不复存在,文人雅士也已归于沉寂。湖水的光辉与天空的遥远形成对比,沧江的流水似乎在诉说着一段凄凉的历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星拆”和“台衡”寓意着国家的动荡和文化的衰落,反映了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文人志士对前途的迷茫。诗中提到的沧江,则是历史的见证,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无尽的悲伤。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履平,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在国破之际,坚守节操,最终为国捐躯。文天祥的诗作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末年,国家内忧外患,文人士子在战乱中对未来感到无奈和失望。文天祥作为忠臣,面对国家的衰亡,心中充满悲愤与忧虑,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文化命运的关切。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文化衰退的深切忧虑。开头的“星拆台衡地”用天文现象隐喻时代的变迁,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不安。接下来的“斯文去矣休”进一步揭示了文人精神的消散,令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则用湖光和沧江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叹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流逝的岁月和无法挽回的命运。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文天祥在逆境中的顽强精神与深厚的爱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文人精神衰退的无奈,展现了他作为忠臣的悲壮情怀和对文化传承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斯文去矣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望
B. 欢喜
C. 愤怒
D. 疲惫
“沧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未来
B. 历史流逝
C. 战争
D. 自然景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文天祥的《江丞相万里第四十五》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文化的怀念。陆游的作品更多关注个人的抒情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文天祥则更加强调国家的危机感与文化的消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