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4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40:51
作者: 陈谨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预作重阳半日游,行厨望客属鳌头。
樽前绿橘当时果,岭下清泉彻夜流。
新竹未斑秋正好,晚禾才熟岁仍收。
使君须尽登临兴,行捧天书未许留。
同向天岩最上游,诗翁来见九螭头。
僧房为映川原好,野水空随岁月流。
玉节朝天行日促,金风驱雨暮云收。
已摹大字镌山骨,要与匡庐万古留。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重阳节前夕的游玩情景。诗人计划在重阳节的半天时间里游玩,沿途欣赏美景,期待与友人相聚。酒席上,眼前的绿橘正是当季的美果,山下的清泉流淌不息。新竹还未变色,秋天正好,稻谷也已成熟,丰收在望。呼唤朋友尽情享受登高之兴,手中捧着书卷不愿停留。共同向天岩最高处游玩,诗人期待能见到那九头龙的景象。僧房映衬着川原的美丽,溪水随岁月缓缓流淌。随着玉节的临近,日子匆促而过,金风驱散了雨云,带来晴朗。刻下的大字铭记在山骨上,希望能与匡庐的美景永存。
作者介绍:
陈谨,字子贞,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闲适生活。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表达对友人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夕,可能是在与友人游玩、饮酒的场合中产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游玉岩》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游玩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重阳”、“绿橘”、“清泉”、“新竹”等意象,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秋日画面。诗人在游玩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心中涌起浓厚的兴致,呼唤友人共赏美景。作品中的意象交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欢愉。
诗中反复出现的“游”字,突出了游玩的主题,表达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诗人也提到“使君须尽登临兴”,强调了友人间的情谊与相聚的快乐。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更具人情味,读者也能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在结尾处提到要与“匡庐万古留”,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也寄托了对友谊和生活的永恒追求。这种对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更加深远和丰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游玩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友人相聚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重阳”指的是哪一天的节日?
诗人提到的“樽前绿橘”象征什么?
诗中“同向天岩最上游”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