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1:07
万事由天莫强求,
何须苦苦用机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
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
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
各自回头看后头。
万事都由上天安排,不要强求;
何必辛苦地去用计谋?
每天吃饱三餐就应知足,
只要有一帆风顺就该满足。
生活中的事何时才能结束?
伤害别人,自己又何时能休?
冤仇应该解开而不应结下,
大家各自回头看看过去吧。
作者介绍: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才华横溢,尤其以诗歌和绘画而闻名。唐寅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也有细腻温婉。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之时,唐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叹世之二》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开篇便以“万事由天莫强求”点明主题,作者主张顺其自然,不必强求。接着通过“饱三餐饭常知足”表达了知足常乐的观念,强调生活中应有的满足感。诗中提到“生事事生何日了”,反映了对生活烦恼的无奈,暗示人生的烦恼与痛苦是常态,难以避免。
在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冤家宜解不宜结”,则是在提醒人们珍惜人际关系,劝诫人们不应轻易结怨,而应以和解为重。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使得思想更加具体而生动。唐寅以其特有的洒脱与睿智,让读者在感慨人生无常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处世的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顺其自然、知足常乐的重要性,同时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提出了和解的建议。整体情感基调为淡泊明志,劝人珍惜生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饱三餐饭常知足”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努力奋斗
B. 知足常乐
C. 追求奢华
“冤家宜解不宜结”这句话主要是劝人们:
A. 记仇
B. 和解
C. 忍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唐寅及其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