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2:26
警世
唐寅 〔明代〕
世事如舟挂短篷,
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圆月,
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
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
半作痴呆半作聋。
世间事务就像小船挂着短帆,或者向西岸移动,或者向东岸漂流。几度缺月又复圆,几阵南风又转北风。岁月长久,人能享受的好日子少之又少,春天深处,花儿又能红几时呢?是非之事听到耳中,你必须忍耐,半作痴迷,半作失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他才华横溢,尤其以山水画和花鸟画闻名,诗歌作品众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警世》创作于唐寅的人生经历中,他经历了官场的失意与人生的波折,深感世事如潮,因而写下此诗,以警醒自己和读者。
《警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其中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首句“世事如舟挂短篷”,以船喻世事,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漂泊不定。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描绘月亮和风的变化,强调了时光的流逝与生活中的变化。诗人提到“岁久人无千日好”,凸显了人世间美好时光的稀缺,令人感到惋惜。而“春深花有几时红”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暗示春天虽然美丽,但其绚烂终究短暂,正如人生的快乐时光。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活哲理: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和烦恼,应该选择忍耐和淡然,半作痴呆、半作聋的态度去面对。此种态度不仅是对生活的调适,也是对人生苦短的清醒认识。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与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唐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事的警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劝诫人们要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波折与是非,珍惜短暂的美好时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世事如舟挂短篷”比喻什么?
“几回缺月还圆月”强调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是非入耳君须忍”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