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6:56
潭边春水碧於苔,为听泠泠溪畔来。不耐颠风阻人兴,渔舟欲上又吹开。
春天的水在潭边,比青苔还要碧绿,水声潺潺地从溪边流来。我不耐烦这阵阵风把人情挡住,渔舟想要出发,却又被风吹得停下来。
刘子翚,字子翚,号简川,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常描绘自然景色,流露出淡雅与闲适的情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描绘了诗人居住的村庄附近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他对春水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惆怅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情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山水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开头两句通过对春水的描写,展现了潭水的清澈与生机,青苔的比喻不仅突出了水的颜色,更给人一种生动的自然感。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入诗人的内心感受,风的阻碍使得诗人感到烦躁,渔舟欲行却又被阻止,这种情绪的转变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诗中的风、水、舟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宁静与变化。诗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却又因自然的变幻无常而感到无奈,表达了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追求与感慨。
诗中“潭边春水碧於苔”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的“颠风”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