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3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35:14
窣堵高千尺,然灯达五更。
刚风吹不灭,甘露洗还明。
龙烛真堪并,蛾飞不敢惊。
獶升何矫捷,应见闼婆城。
这座塔高达千尺,然而灯光却能照亮到五更时分。
狂风吹来也无法熄灭,甘露洗涤后更显明亮。
龙形的烛光真是可以并肩辉映,蛾子飞来也不敢惊动。
獶鸟飞升多么矫捷,应该能看到闼婆城的景象。
杨慎(1488-1559),字用之,号惭愧,明代诗人、文学家,工书法、绘画。他的诗风清丽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
此诗写于中元节的晚上,诗人可能是在开福寺塔前,观看灯火,产生的灵感,表达了他对灯光的赞美和对夜空的感慨。
《中元夕望开福寺塔灯》是一首描写夜晚灯火的诗作,展现了中元节时分,灯光辉映的美丽景象。诗中前两句“窣堵高千尺,然灯达五更”开篇便以高耸的塔与明亮的灯火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了物理高度的壮观,也传达了灯光的温暖与希望。随着诗句推进,诗人将灯火与自然元素结合,描绘出“刚风吹不灭,甘露洗还明”的景象,展现了灯火在风雨中依然坚韧的特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不拔。
接下来的句子“龙烛真堪并,蛾飞不敢惊”,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示了灯光的美丽与宁静,仿佛龙形的蜡烛在夜空中闪耀,引人注目。而蛾子飞来,却因其美丽而不敢惊扰,这一描写不仅体现了对灯火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一句“獶升何矫捷,应见闼婆城”,则在描绘景象的同时,引入了时空的概念,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在灯火辉煌的夜晚,思绪飞扬,向往着未知的美好。
诗歌通过灯火和塔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与希望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夜晚宁静之美的欣赏。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龙烛”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