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2:15
赠高白坪方伯
税驾辞薇省,
披林构草堂。
虚舟分雪浪,
泰宇发天光。
芹藻金籯外,
芝兰玉砌傍。
丹丘何必问,
此是白云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白坪方伯的敬意和赞美。诗人告别薇省,走进林间的小屋,仿佛一只虚幻的船在雪浪中划过,广阔的天空散发出明亮的光辉。诗人看到水草生长在金色的篱笆外,芝兰生长在玉石铺成的台阶旁。丹丘山的景色何必去问,这里就是白云环绕的故乡。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以擅长诗词、散文和辞章而著称。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不满。
此诗写于杨慎隐居于白坪时,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时代背景是明代中期,政治腐败、士人失意,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
《赠高白坪方伯》一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赞美,体现了他对社会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税驾辞薇省”,象征着告别喧嚣,走向隐逸之地,给人一种解脱的感觉。接着的“披林构草堂”描绘了诗人走进幽静的树林,构建起心灵的栖息地,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依恋。
“虚舟分雪浪,泰宇发天光”此句通过“虚舟”传达了理想与幻想的意象,搭配“雪浪”与“天光”,使人感受到一种纯净、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芹藻金籯外,芝兰玉砌傍”则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的美好与富饶,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水草与花草相依的景象,营造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环境。
最后两句“丹丘何必问,此是白云乡”,通过“丹丘”引入了隐士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坚定信念和无所畏惧的态度。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切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对社会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人告别的地方是哪里?
A. 薇省
B. 白坪
C. 丹丘
诗中“虚舟”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生活
C. 旅行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隐逸生活的向往
C. 战争
答案: 1. A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