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桐花

《桐花》

时间: 2025-05-03 17:32:41

诗句

曲水惠风轻,桐华正吐英。

枝条引晨露,门巷近清明。

剪剪寒应尽,霏霏雪不惊。

啄花夭凤小,又见绿阴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2:41

原文展示:

曲水惠风轻,桐华正吐英。
枝条引晨露,门巷近清明。
剪剪寒应尽,霏霏雪不惊。
啄花夭凤小,又见绿阴成。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春风吹拂着曲水,桐树花朵正在盛开。
树枝上沾满了晨露,门前巷道也接近了清明节。
寒气似乎已经消尽,连纷飞的雪花也不再惊扰。
小鸟啄食花瓣,再次看见绿荫已经成型。

注释:

  • 曲水:指曲折的水流,形容春水轻柔流淌的景象。
  • 惠风:温和的春风。
  • 桐华:桐树的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 晨露:早晨的露水,象征清新和生命的开始。
  • 清明:指农历的清明节,象征春天的生机。
  • 剪剪寒:表示寒冷的天气渐渐消散。
  • 霏霏雪:形容细细的雪花,暗示春回大地的气候变化。
  • 啄花夭凤:小鸟啄食花瓣,夭凤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绿阴:指树木繁茂的阴影,代表生机盎然的春天。

典故解析:

  • 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扫墓祭祖的习俗,诗中提到清明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延续。
  • 夭凤:在古代文化中,凤凰常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诗中提到的“夭凤”暗示着春天的喜悦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景行,号升庵,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以诗词和散文见长,风格深受时代影响,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

《桐花》创作于春季,正值大自然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诗歌鉴赏:

《桐花》是一首典型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字句间流露出浓厚的生命气息和自然美感。诗中以“曲水”“惠风”开篇,营造出一种轻盈、柔和的春日气氛,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对桐花盛开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桐花不仅是春的象征,更是希望与未来的象征。

“枝条引晨露,门巷近清明”一联,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结合,晨露的清新与清明节的临近,表明了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而“剪剪寒应尽,霏霏雪不惊”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春天的到来,寒冷与雪的消逝,使得春天愈加显得生机勃勃。

最后两句“啄花夭凤小,又见绿阴成”描绘了鸟儿啄食花瓣的生动场景,同时也暗示着春天的繁荣与希望,绿荫的形成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力量,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曲水惠风轻:描绘春风轻柔地吹拂着蜿蜒流淌的溪水,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春日气氛。
  2. 桐华正吐英:桐树的花朵正值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3. 枝条引晨露:树枝上沾满晨露,表现出清晨的清新与自然的美好。
  4. 门巷近清明:暗示清明节即将来临,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
  5. 剪剪寒应尽:寒冷的气息已经逐渐消散,春意渐浓。
  6. 霏霏雪不惊:细雪飘落,却不会打扰春的气息,表明春天的强大生命力。
  7. 啄花夭凤小:小鸟啄食花瓣,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活力。
  8. 又见绿阴成:绿荫已经形成,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结合,如“啄花夭凤”,赋予小鸟以灵动的生命。
  • 对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如“剪剪寒应尽,霏霏雪不惊”。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得风、雨、雪都似乎在与春天对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春天的到来,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及对自然的赞美,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水:象征柔美与宁静,代表春天的温柔。
  • 桐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晨露:象征清新、生命的开始。
  • 绿阴:象征生命的繁荣与蓬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惠风”指的是: A. 强风
    B. 温和的春风
    C. 冬风
    D. 暴风

  2. “啄花夭凤小”中的“夭凤”意指: A. 凤求凰
    B. 美好的事物
    C. 凶猛的鸟
    D. 古代神话

  3.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是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到来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丰收
    D. 夏天的热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春望》与《桐花》都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但《春望》更多地关注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情感,而《桐花》则专注于自然与生命的和谐美。两者都体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以上是对《桐花》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 其六 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 卜算子 其四 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 卜算子 其二 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 卜算子·垂螺近额时 卜算子·烟髻绾层巅 卜算子·曾约再来时 卜算子·清晓听麻姑 卜算子·早已是三年 卜算子 其三 忆别 卜算子(离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将帅 跖狗吠尧 而字旁的字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不知死活 河梁携手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左顾右眄 文场笔苑 髟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烟壒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包含窝的成语 商业片 包含铎的词语有哪些 冤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