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1:46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绝顶烟开霁色新,万家台观密如鳞。
城中楚楚银袍子,来读曾碑有几人。
在山顶,烟雾散去,天空显得格外清新,
万家灯火的观景台像鱼鳞一样密集。
城中穿着银色袍子的游人,
来这里读碑文的人又有多少呢?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岳阳,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刘克庄以其豪放的个性和饱满的文学才华,在诗词上颇具影响,尤其擅长于山水诗和咏史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游览福州道山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文历史的思考。诗中既有对风景的描绘,也暗含对游人文化素养的反思。
《福州道山亭》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道山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首句“绝顶烟开霁色新”描绘了山顶云雾散去后的清新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的“万家台观密如鳞”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将观景台的繁华与喧闹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人文关怀,“城中楚楚银袍子”指代那些游览的游客,表现出他们的优雅与气质。而“来读曾碑有几人”则引发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人对现代人对历史遗迹的漠视感到惋惜,发出了对人文精神的反思与追问。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的追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文历史的思考,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流露出对现代人文化素养的担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句“万家台观密如鳞”中的“鳞”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银袍子”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王维的山水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刘克庄更注重人文关怀,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王维的诗常常渗透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感,而刘克庄则在景中引入了对历史与人文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