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白鼍鸣

《白鼍鸣》

时间: 2025-05-06 20:19:44

诗句

天欲雨,有东风,南谿白鼍鸣窟中。

六月人家井无水,

夜闻鼍声人尽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19:44

原文展示:

白鼍鸣
作者: 张籍 〔唐代〕

天欲雨,有东风,
南谿白鼍鸣窟中。
六月人家井无水,
夜闻鼍声人尽起。

白话文翻译:

天边似乎要下雨,东风吹来,
南边的溪水中,白鼍在洞里鸣叫。
六月的村庄里,井里没有水,
夜晚听到鼍声,人们都被惊醒了。

注释:

  • 白鼍:一种青蛙,声音响亮,通常在雨天叫。
  • :叫喊、鸣叫。
  • :洞穴,指鼍栖息的地方。
  • 人家:指村庄或家庭。
  • 井无水:形容干旱,缺水的情况。
  • 尽起:都被惊醒、起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诗人,字宗之,号少卿,生于公元766年,卒年不详。他的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景象,表现人情,常有田园风味。

创作背景:

《白鼍鸣》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南谿的自然景观,反映农村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在夏季干旱时节,突出人们的困境和对雨水的渴望。

诗歌鉴赏:

《白鼍鸣》是一首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诗。开篇以“天欲雨,有东风”引入,营造了一种即将降雨的氛围,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接着诗人提到南谿的白鼍鸣叫,白鼍的叫声在古代常常被视为雨水即将到来的预兆,这一自然现象不仅为诗增添了生动的意象,也透露出人们对降雨的期待。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六月人家井无水”,突显了干旱带来的困境,表现出人们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奈与焦虑。夜晚鼍声响起,意味着大自然的声音打扰了夜的宁静,反映了人们对生存状况的紧迫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的交融,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敏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欲雨,有东风:天色阴沉,预示着雨即将来临,东风吹起,暗示气候变化。
  2. 南谿白鼍鸣窟中:南边的溪水中,白鼍在洞中鸣叫,鸣叫声响亮,传递出自然的生命力。
  3. 六月人家井无水:在炎热的六月,村庄的水井干涸,体现了干旱的现实。
  4. 夜闻鼍声人尽起:夜晚听到鼍声,人们被惊醒,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敏感与焦虑。

修辞手法:

  • 拟人:白鼍的叫声被赋予了生命,似乎在传递即将降雨的信息。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展开,反映了人们在干旱与自然变化中所感受到的焦虑与渴望。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敏感及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鼍:象征着自然界的声音与生命。
  • 东风:代表着春天的气息与希望。
  • 井水:象征着生活的基本需求和生存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鼍在文中象征了什么?

    • A. 干旱
    • B. 雨水的到来
    • C. 人们的焦虑
    • D. 夏季
  2. 诗中提到“六月人家井无水”,这句表现了什么?

    • A. 人们的欢快
    • B. 自然的美好
    • C. 干旱的困境
    • D. 夜晚的宁静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写
    • B. 生活的无奈与期待
    • C. 人们的欢乐
    • D. 战乱的痛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1. 《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雨的主题,但更多的是对春雨滋润万物的赞美。
  2. 《夜泊牛渚怀古》:虽然题材不同,但也同样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与人类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张籍的生平与文学贡献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其三 尾犯 玉楼春 其一 其八 透碧霄(南吕调) 满江红 其一 临江仙引·上国 笛家弄(仙吕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字头的字 野庖 不刊之说 虚船触舟 户字头的字 巾字旁的字 岳岳荦荦 计穷势蹙 镸字旁的字 忠孝两全 同伍 板结尾的成语 避难就易 缶字旁的字 包含堆的成语 包含链的词语有哪些 音声如钟 迎喜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