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3:38
亭林漫兴 其二
绕屋尽流水,通人无石桥。
地偏冬不雪,江阔夜还潮。
但喜逢迎简,宁辞跋涉遥。
丛篁与古木,风雨更萧萧。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天的景象:屋子四周流水环绕,却没有石桥通行。这里的地势偏僻,冬天也没有雪,宽阔的江面在夜晚仍然涨潮。虽然路途遥远,但我却乐于前来拜访,因此宁愿不辞辛苦。丛生的竹子与古老的树木,在风雨中更显得萧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逢迎”一词可以引申理解为对友人的热情接待,这在古诗词中常见于友谊的描写。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贝琼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人情的温暖。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的一个冬天,诗人可能在偏远的地方,感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孤寂和友谊的珍贵,因而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亭林漫兴 其二》以清新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诗中描绘的流水、竹林、古木等意象,渗透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流露出诗人对环境的深切关怀和对友谊的珍惜。开头的“绕屋尽流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闲适,似乎诗人正沉浸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
而“通人无石桥”则带出一种孤独感,暗示尽管自然环境美丽,但交通的阻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困难。接下来的描写“地偏冬不雪,江阔夜还潮”,通过对气候的细腻描写,增强了环境的生动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偏僻之地的孤独与寒冷。
然而,尽管“路途遥远”,诗人却依然满怀喜悦地前来拜访,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温暖与人情味。最后的“丛篁与古木,风雨更萧萧”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感慨,风雨中的竹林与古树,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感慨不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在偏远地区的孤独感与对友人的思念,营造出一种悲中带喜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通人无石桥”表达了什么含义?
A. 交通便利
B. 交通不便
C. 桥的美丽
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什么感情?
A. 喜悦
B. 忘记
C. 冷漠
“丛篁与古木”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和谐美
C. 战争的悲惨
答案:1. B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亭林漫兴 其二》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