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张来仪画赠张伯醇

《题张来仪画赠张伯醇》

时间: 2025-07-27 21:29:15

诗句

风起涧声乱,景寒云气深。

山人归卧晚,诗意满秋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29:15

原文展示:

题张来仪画赠张伯醇 风起涧声乱,景寒云气深。 山人归卧晚,诗意满秋林。

白话文翻译:

风起时,山涧的声音变得杂乱无章,景色寒冷,云气显得更加深沉。 山中的人归家晚了,诗意却充满了秋天的树林。

注释:

  • 涧声:山涧中的流水声。
  • 景寒:景色显得寒冷。
  • 云气:云雾之气。
  • 山人:指隐居山中的人。
  • 归卧:回家休息。
  • 诗意:诗的意境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达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高启题写在张来仪的画作上赠予张伯醇的。张来仪是明代画家,张伯醇则是受赠者。诗中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和隐居者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诗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中的秋景和隐居者的情感。首句“风起涧声乱”,以风起时山涧声音的杂乱,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动态美。次句“景寒云气深”,则通过“景寒”和“云气深”两个词语,传达了山中秋天的寒冷和云雾的深邃,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后两句“山人归卧晚,诗意满秋林”,则表达了隐居者在山中晚归,感受到的诗意和宁静,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起涧声乱”:风起时,山涧中的流水声变得杂乱,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动态美。
  • “景寒云气深”:景色显得寒冷,云雾之气深沉,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
  • “山人归卧晚”:隐居山中的人归家晚了,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
  • “诗意满秋林”:诗的意境或情感充满了秋天的树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风起涧声乱”中的“乱”字,赋予了涧声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
  • 意象:通过“涧声”、“景寒”、“云气”等意象,营造出山中秋天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秋景和隐居者的情感,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诗意,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涧声”:山涧中的流水声,象征自然的动态美。
  • “景寒”:景色显得寒冷,象征秋天的氛围。
  • “云气”:云雾之气,象征深邃和幽静。
  • “秋林”:秋天的树林,象征诗意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起涧声乱”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风平浪静的湖面 B. 风起时山涧声音的杂乱 C. 风和日丽的田野 答案:B

  2. “景寒云气深”中的“景寒”指的是什么? A. 景色显得寒冷 B. 景色显得温暖 C. 景色显得明亮 答案:A

  3. 诗中“山人归卧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急迫 B. 宁静 C. 忧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天的景色,表达隐逸之情。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秋天的景色,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高启的《题张来仪画赠张伯醇》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中的秋景,但高启的诗更注重表达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诗意,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山水诗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 劝欢 代人赠王员外 禽虫十二章 重到城七绝句。高相宅 读史五首 其四 闲吟二首 不能忘情吟 喜裴涛使君携诗见访,醉中戏赠 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骨字旁的字 包含栲的词语有哪些 甘居人后 爨桂炊玉 音邮 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重思 贪猥无厌 明码实价 操斧伐柯 肉字旁的字 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钦佩 硙硙 龟趺 黽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