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4:21
原文展示:
戏书 曾巩 〔宋代〕
集贤自笑文章少,为郡谁言乐事多。 报答书题亲笔砚,逢迎使客听笙歌。 一心了了无人语,两鬓萧萧奈老何。 还有不随流俗处,秋毫无累损天和。
白话文翻译:
我自嘲在集贤院文章写得少,治理郡县谁说乐事多呢? 回信时亲自题写于笔砚之上,接待使者时听他们演奏笙歌。 心中明了却无人可诉说,两鬓斑白又如何面对衰老? 我还有不随波逐流的地方,丝毫不损害天生的和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曾巩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实用,其诗作亦有独特风格,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曾巩在官场中的自我反思与超脱态度。他在集贤院任职时,可能感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不多,而在担任地方官时,又觉得乐事不多。诗中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个人独立精神的坚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曾巩在官场中的自我反思与超脱态度。首联自嘲在集贤院文章写得少,治理郡县乐事不多,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颔联描述回信时的亲笔题写和接待使者的场景,体现了他的文人气质和官场应酬。颈联表达心中明了却无人可诉说的孤独,以及面对衰老的无奈。尾联强调自己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个性,丝毫不损害天生的和谐,显示了他的超脱与坚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独立精神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个人独立精神的坚守。诗中通过自嘲、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中的自我反思与超脱态度,强调了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个性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曾巩在诗中自嘲在哪个机构文章写得少? A. 集贤院 B. 翰林院 C. 国子监 D. 太学
诗中“两鬓萧萧奈老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随波逐流 B. 保持独立个性 C. 消极避世 D. 积极进取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