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52
原文展示: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白话文翻译:
海浪像云一样翻滚而去又回转,北风吹动,雷声轰鸣。红色的楼阁四周悬挂着稀疏的帘幕,我躺着观看千山万壑中急速而来的暴雨。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曾巩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抒发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一幅海浪、北风、雷声和急雨的壮丽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来看,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海滨或高楼之上,感受到了海浪的汹涌、北风的凛冽和雷雨的急骤,从而抒发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结构,描绘了一幅海浪翻滚、北风呼啸、雷声轰鸣和急雨倾盆的壮丽画面。首句“海浪如云去却回”,通过比喻将海浪的动态形象化,展现了海浪的汹涌澎湃。次句“北风吹起数声雷”,以北风和雷声的结合,增强了自然力量的震撼感。后两句“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则通过诗人的视角转换,从外部景象转向内部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和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海浪、北风、雷声和急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壮丽和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海浪如云去却回”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北风吹起数声雷”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海浪的动态 B. 北风的凛冽 C. 雷声的轰鸣 D. 急雨的倾盆
诗中“朱楼四面钩疏箔”中的“朱楼”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楼阁 B. 海边的楼阁 C. 山上的楼阁 D. 城中的楼阁
诗中“卧看千山急雨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恐惧 B. 超然 C. 忧郁 D. 兴奋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