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客至

《客至》

时间: 2025-04-29 16:58:26

诗句

客至传鹦鹉,秦娥唤不来。

隔年留洛赋,几夜宿阳台。

罢舞纤罗湿,还歌玉树开。

白头惭料理,更鼓莫相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58:26

原文展示:

客至传鹦鹉,秦娥唤不来。
隔年留洛赋,几夜宿阳台。
罢舞纤罗湿,还歌玉树开。
白头惭料理,更鼓莫相催。

白话文翻译:

客人来访,传来鹦鹉的消息,
秦娥却无法召唤她。
隔年留在洛阳赋诗,
几夜都在阳台上宿宿。
停止了舞蹈,纤罗衣裳还湿,
再唱那首《玉树后庭花》。
白头的我为不能招待客人而羞愧,
更不想催促钟鼓声响。

注释:

  • 鹦鹉:鸟名,常用来传递消息,象征着信息的到来。
  • 秦娥:古代美人的代称,常用于描绘女子的舞蹈和美丽。
  • 洛赋:指在洛阳写的诗赋,表达对洛阳的怀念与情感。
  • 阳台:诗人用以寄情的地方,象征着孤独与思考。
  • 纤罗:轻薄的织物,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舞衣。
  • 玉树:《玉树后庭花》是一首古代乐曲,象征着美好的音韵与情感。

典故解析:

  1. 秦娥:出自《唐诗三百首》,常被用来代表美丽与才华的女子。
  2. 阳台: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思念与静谧的空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康海,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生活中的点滴与情感,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某个客人来访之际,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反映出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习惯与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客人的到来为引子,融入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对往昔的回忆。开篇便以“客至传鹦鹉”引出主题,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的传递。接着,提及“秦娥唤不来”,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无奈,似乎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使得美好难以再现。

诗中“隔年留洛赋”展现了诗人对洛阳的留恋,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许多美好的记忆。而“几夜宿阳台”则透出一种孤独与思考的情绪,阳台在这里成为了诗人心灵的栖息地,承载着无限的思绪。

后面的“罢舞纤罗湿,还歌玉树开”则描绘了美丽的舞蹈与动人的音乐,尽管美好依旧,但已是“白头”的年纪,诗人对此感到羞愧与惭愧。最后一句“更鼓莫相催”则表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浑然一体,情感深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至传鹦鹉:客人来访,消息传来。
    • 秦娥唤不来:美丽的舞者却无法召唤。
    • 隔年留洛赋:隔年在洛阳赋诗,表达对洛阳的情感。
    • 几夜宿阳台:在阳台上几夜未眠,思绪万千。
    • 罢舞纤罗湿:舞蹈已停,衣服仍湿。
    • 还歌玉树开:再唱那首动人的歌曲。
    • 白头惭料理:年纪已大,羞愧于自己招待不周。
    • 更鼓莫相催:不愿催促时间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鹦鹉,象征着信息的传递。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客人来访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意象分析:

  • 鹦鹉:象征信息与交流。
  • 秦娥:象征美丽与才华,暗示着诗人的向往。
  • 阳台: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纤罗:象征柔美与细腻的情感。
  • 白头:象征年华已逝,感慨人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鹦鹉”象征什么?
    A. 美丽
    B. 信息的传递
    C. 孤独

  2. 诗人感到“白头惭料理”的原因是什么?
    A. 年纪大了
    B. 不能招待客人
    C. 舞蹈不好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月下独酌》
  2.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康海的《客至》更注重于对人际关系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明代诗人选集》
  • 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关于明代诗歌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大禹开山币歌 过雁落山庄有感寄舍弟衡州 尚湖即事 其二 尚湖即事 其一 眼儿媚 过华湖 访岑梵则蓝田道中书事 冬朝访谢氏园林时主人未起留题壁间 秋雨怀山中人 为圃 与崔千上吴幼更访张抵之别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行不贰过 周而不比 枯壤 生字旁的字 桑户桊枢 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濡泽 一枕黄梁 聆教 心痒难挝 包字头的字 赉功 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