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5:06
秋雨怀山中人
作者: 王邦畿 〔明代〕
葭菼日以长,袅袅在中阿。
之子何为者,秋来不我过。
雁声悲远陌,云气暗长河。
好护山中桂,今年风雨多。
秋天的雨水洒落,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那位你为何不来探望我,秋天已经到来却未曾相见。
雁群的哀鸣在遥远的田野上回荡,乌云笼罩着长长的河流。
我希望能好好保护山中的桂花树,今年的风雨实在太多了。
“雁声悲远陌”中的“雁”常常与思乡情绪联系在一起,古代诗词中常用雁来表达离愁别绪。“桂”则是中秋的象征,寓意团圆与思念。
王邦畿(约1580年-约1650年),字宗道,号岱阳,明代诗人,擅长诗歌,尤其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诗人或许在某个秋季的雨天,思念远方的朋友或亲人,表达了对彼此相聚的渴望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秋雨怀山中人》是一首抒发思念之情的诗作。全文在秋雨的背景下,描绘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诗的开头,“葭菼日以长”,通过描写芦苇在秋日阳光下的样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直白地表达对“之子”的思念,质问为何在秋天来临之际,朋友却未曾前来相聚。这里的“秋”不仅是季节的标志,更是情感的象征,暗示着友情的疏离。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以“雁声悲远陌”引入了更为深沉的情感,雁的哀鸣象征着离别的痛苦和孤独。接下来的“云气暗长河”则通过描写阴沉的天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心境,反映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朋友的思念。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山中桂花的关心,“好护山中桂,今年风雨多”,不仅是对自然的眷恋,也是对生活的期盼和勇气。整首诗以细腻的感情与优美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王邦畿深厚的诗歌造诣与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思念与孤独,表达了在秋雨中对友人的怀念与对大自然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葭菼日以长”中的“葭菼”指的是什么?
a) 树木
b) 芦苇
c) 花草
诗中的“之子”指代的是?
a) 朋友
b) 亲人
c) 陌生人
“雁声悲远陌”中的“悲”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平静
答案:1.b 2.a 3.b
王维与王邦畿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