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5:23
先腊梅花谢,不冰溪水流。
早尝春菜饼,暖卸木终裘。
去岁三冬雪,今年百谷秋。
此冬无此瑞,又为老农忧。
腊梅花已经凋谢,溪水依然流淌而不结冰。
我早已尝了春天的菜饼,温暖的天气让我不再穿重厚的皮裘。
去年冬天积雪如山,今年秋天却丰收了百谷。
这个冬天没有瑞雪,老农对此感到忧虑。
诗中提到的“瑞雪兆丰年”是一个常见的民间谚语,意指冬天若下雪则来年会有好收成,体现了农民对自然变化的依赖和期待。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缺乏瑞雪的担忧,隐含了对农业丰收的期待。
戴复古,字原之,号复古,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思想深邃,常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其作品多富有哲理,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农业社会,农民的生活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诗人在经历一年的季节更替后,感受到自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借此表达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雪后暖》是一首通过描绘冬季自然景象与农民生活的诗作,反映了农村的季节变迁与农民的情感。诗的开头以“腊梅花谢”引入,展现出冬天的寒冷与春天的希望。接着通过对“春菜饼”的描写,传达出温暖的气息,暗示春天即将来临。诗人在此表现出对温暖和丰收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去年的回忆和今年的忧虑,指出“去岁三冬雪,今年百谷秋”,表现出自然规律的变化。同时,诗人对“无瑞”的忧虑,不仅是对未来的担心,也是对农民生计的关切。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自然变化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变化的描绘,反映了农民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丰收的渴望。
“先腊梅花谢”中的“腊梅”指的是:
A. 春天的花
B. 冬天的花
C. 夏天的花
D. 秋天的花
“暖卸木终裘”中的“裘”指的是:
A. 一种食物
B. 一种衣物
C. 一种工具
D. 一种植物
诗中提到的“瑞雪”象征着:
A. 农民的忧虑
B. 丰收的希望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