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9:32
弃瓢巢父固云稀,
解印陶潜未是非。
风雨似知人世换,
溪山自爱主翁归。
时消孤闷有茶屋,
天把独醒存芰衣。
我亦岁寒松下草,
相望百里借春晖。
我丢弃了瓢,像父亲一样安稳生活,这种生活是难以寻觅的。解印陶潜的行为,是否真有对错呢?风雨似乎也明白人世间的变迁,山水自有其主人的归属。消磨孤独和烦闷的时光,有茶屋相伴,天空让独醒的我守住芰衣的情怀。我也像寒冬中的松下草一样,遥望着远方,希望借着春天的阳光。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
这首诗是陈著在年老时写的自叹之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在当时社会动荡、士人追求隐逸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开篇即以“弃瓢”引入,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暗示着一种追求内心安宁的愿望。接着提到“解印陶潜”,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的隐逸精神,强化了诗人自我选择的价值观。
“风雨似知人世换”,诗人把自然与人世的变迁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接下来的“溪山自爱主翁归”则呈现了一种归属感,诗人愿意与自然为伴,享受宁静的生活。
后半部分提到“有茶屋”和“独醒存芰衣”,描绘了一个清雅的隐居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接受和对心灵寄托的珍视。最后一句“相望百里借春晖”则是对未来的希望,即便身处困境,也希望能借助外界的力量,找到心灵的光明。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状的反思,最终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和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价值以及在变迁中寻找内心宁静的重要性。诗人希望在面对人生的无常时,能以自然为伴,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韧。
“弃瓢巢父固云稀”中的“弃瓢”指的是什么?
“解印陶潜”中的陶潜指的是哪位诗人?
“我亦岁寒松下草”中,“岁寒”是指什么季节?
可以将陈著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陈著的诗更加强调了对自然的哲学思考,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于生活的简单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