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如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 其三

《次韵如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 其三》

时间: 2025-05-03 22:49:34

诗句

春夏交承红与绿,岁寒三友松与竹。

我是蟾宫老桂枝,独受上天风霜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49:34

原文展示:

春夏交承红与绿,
岁寒三友松与竹。
我是蟾宫老桂枝,
独受上天风霜足。

白话文翻译:

春夏交替之际,红花与绿叶交相辉映;
在寒冷的冬季,松树与竹子是朋友。
我就像蟾宫中的老桂枝,
孤独地承受着来自上天的风霜。

注释:

  • 春夏交承:春与夏交替之时,指春夏之交。
  • 红与绿:春夏之交,万物复苏,红花绿叶相映成趣。
  •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象征坚贞不屈的品质,常被称为岁寒三友。
  • 蟾宫:指月亮,月宫中的蟾蜍,寓意高洁、孤独的身世。
  • 老桂枝:指古老的桂树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坚韧。
  • 风霜足:承受风霜,表明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仕途并不顺利,但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夏之交,正值自然景色最为盎然之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身经历与感受,反映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夏之交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生命的变化和坚韧的精神。诗的开头“春夏交承红与绿”,生动描绘了春夏交替时树木花卉的繁盛景象,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生机。接着提到“岁寒三友松与竹”,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松竹坚韧不拔品格的推崇。在这个过程中,诗人自比“蟾宫老桂枝”,将个人的孤独与坚守与自然相结合,揭示了人类在风霜雨雪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无奈。同时,这种比喻也传达出一种高洁的理想,尽管环境艰难,仍然坚持自我,保持内心的宁静。这首诗在短小精炼的字句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夏交承红与绿:春夏交替,花木繁盛,象征生命的轮回与更新。
    • 岁寒三友松与竹:在严寒的冬季中,松竹代表了友谊与坚韧,传达出对品格的赞美。
    • 我是蟾宫老桂枝:诗人自比桂枝,暗示自身的孤独与高洁,也是一种自我认同。
    • 独受上天风霜足:面对风霜的侵袭,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蟾宫老桂枝”比喻自己的处境,增加了诗的艺术性和深度。
    • 对仗:诗句中“春夏交承”与“岁寒三友”形成对仗,增强了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坚韧品质的崇尚,体现了在艰难环境中坚持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 春夏: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希望,代表了新生的开始。
  • 松竹:象征着坚韧、持久的友谊,体现出高尚的品格。
  • 蟾宫:象征着高洁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
  • 风霜:象征生活中的磨难和考验,强调生命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岁寒三友”包括哪些植物?

    • A. 桃、梅、杏
    • B. 松、竹、梅
    • C. 松、竹、桂
  2. 诗人自比为“蟾宫老桂枝”,这个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己的高洁与孤独
    • B. 自己的繁茂与生机
    • C. 自己的年少轻狂
  3. 诗中“春夏交承红与绿”所描绘的意象主要是指什么?

    • A. 自然的变化
    • B. 个人的成长
    • C. 友谊的坚固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饮酒》
  • 诗词对比

    • 比较这首诗与李白《月下独酌》的孤独感,二者都表现出对生命与孤独的反思,但各有侧重。前者更强调坚韧,后者则更倾向于享受孤独中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江城子慢 和癸叔滕王阁晚眺均 江城子慢 阁夜 江城子慢 寒月水园,素心三两,荔湾最幽赏处,视秋来风景又异。歌和六禾 江城子慢 真坐 如此江山 泛曲阿后湖 曲阿词综曲阿词综中, 如此江山 残月 如此江山·送梅子冷生之武林 如此江山 避兵东山坪僧寺 如此江山 如此江山·戊戌北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掏沙壅河 包含妄的词语有哪些 年面 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文游台 杂进巧拙 勃结尾的成语 飞字旁的字 玉殿嫦娥 片雨 含思 赤字旁的字 生财有道 尢字旁的字 行思坐忆 卜字旁的字 只眼 豕字旁的字 包含锌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