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1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5:25
夜静我欲歌,四座且勿喧。
尧舜本得道,富贵何足捐?
圣人久不作,学者堕语言,
著书各专门,百家散如烟。
一身有不知,况察鱼与鸢。
安得天下士,相与明忘筌?
夜深人静时我想要歌唱,四周的朋友请不要吵闹。
尧、舜本是得道之人,富贵名利又何足以舍弃呢?
圣贤之人已经很久不再出现,学者们沉迷于空泛的语言。
著书立说各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百家思想如烟般散去。
我自己尚且不知,何况去看那鱼和鸢(鹰)呢?
如何能让天下的士人,一起明白忘却这些囚笼?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歌、散文和词著称,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历史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变迁,常在诗中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关切。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渴望。在这个时期,陆游感受到学术的纷繁复杂和士人精神的迷失,诗中希望士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更高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夜静时的歌唱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理观。开头“夜静我欲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冲动,暗示在社会的喧嚣中,个人的内心世界仍然渴望真实的表达。接着以尧舜为引,指出理想中的人应该追求道德和精神的价值,而不是仅仅沉溺于物质的富贵。诗中提到“圣人久不作”,不仅反映了对当代士人的失望,也提出了对古代贤人风范的怀念。
“百家散如烟”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学术的散乱与无序,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忧虑。最后一句“安得天下士,相与明忘筌”,则是对未来的呼唤与期待,渴望士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整首诗情感深厚,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陆游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的坚持。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批判,呼唤士人超越物质追求,回归道德与精神的本源。
诗中提到的“尧舜”是指什么?
A. 两位古代贤君
B. 两位小说人物
C. 两位现代诗人
答案:A
诗人在歌唱时希望周围人怎样?
A. 一起歌唱
B. 保持安静
C. 随意喧哗
答案:B
“百家散如烟”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学术繁荣
B. 学术的混乱与无序
C. 学术的统一
答案:B
陆游的《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然而,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精神追求,而杜甫则是对国家沦陷的直接感叹,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