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5:05
老翁愈老欲安归,
归卧稽山饱蕨薇。
未免解牛逢肯綮,
岂能相马造精微。
灵山有士拈花笑,
阙里何人鼓瑟希?
我亦倚筇桑竹下,
白髯萧飒满斜晖。
这首诗表达了老者在岁月流逝中对安宁归隐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回到稽山,享受山中的蕨菜与薇菜。然而,虽然他年迈,仍然想要解读复杂的事物,探索深微的道理。诗中提到灵山有士人拈花微笑,似乎在享受人生的乐趣,而在阙门之内,又有谁在弹奏瑟琴呢?最后,诗人自己也倚靠着竹杖,坐在桑树和竹子下,白发飘飘,沐浴在斜阳的余晖中,感到一丝宁静与惬意。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情感真挚,尤其以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老年,陆游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困顿,诗中流露出他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作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倚筇》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与自然美感的诗。诗中,陆游以老翁的身份,阐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开篇即以“老翁愈老欲安归”点明主题,展示了年老人的渴望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对山林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田园的宁静和安详,蕨菜与薇菜的意象,体现了自然的馈赠与简单生活的美好。
在诗的中段,陆游自问“岂能相马造精微”,表现出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尽管年事已高,心中仍有一腔热情与理想。他对灵山士人的描写,反映出对高人逸士的向往与羡慕。而“阙里何人鼓瑟希”则进一步引发对文化与艺术的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淡漠。
结尾处,诗人“我亦倚筇桑竹下”,以自身的状态结束,白发飘飘,既有对生命的感慨,也有对自由与宁静的珍视。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意境,结合了陆游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个人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与文化追求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然与从容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灵山”象征什么?
“我亦倚筇桑竹下”中的“筇”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的心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