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中校书时有田父携酒见访

《山中校书时有田父携酒见访》

时间: 2025-05-01 17:00:55

诗句

雠书不必天禄阁,林下巾箱且自携。

时有田翁来暱钦,嗟无太乙照青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0:55

原文展示:

雠书不必天禄阁,林下巾箱且自携。 时有田翁来暱钦,嗟无太乙照青藜。

白话文翻译:

不必非得在天禄阁校对书籍,林中自己携带的小箱子里就有书。 时常有田间的老人来亲近我,感叹没有太乙星照亮我的青藜杖。

注释:

  • 雠书:校对书籍。
  • 天禄阁:古代藏书楼,这里指官方的图书馆。
  • 巾箱:小箱子,古代文人常用以携带书籍。
  • 暱钦:亲近、敬仰。
  • 太乙:古代神话中的星神,这里比喻高人指点。
  • 青藜:用青藜木制成的杖,古代文人常用作手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淡泊名利,喜好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此诗反映了作者在山中校书时的生活情景,以及与田间老人的交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隐居山林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对知识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高人指点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山中校书的情景,展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热爱。首句“雠书不必天禄阁,林下巾箱且自携”表明作者不依赖官方的图书馆,而是自己携带书籍,体现了他的独立和自主。后两句“时有田翁来暱钦,嗟无太乙照青藜”则表达了作者与田间老人的亲近,以及对高人指点的渴望,反映了他的人文关怀和对知识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隐逸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雠书不必天禄阁”,表明作者不依赖官方的图书馆,而是自己携带书籍,体现了他的独立和自主。
  • 第二句:“林下巾箱且自携”,进一步强调作者自己携带书籍,喜欢在林中校书,展现了他的隐逸生活。
  • 第三句:“时有田翁来暱钦”,表达了作者与田间老人的亲近,体现了他人文关怀的一面。
  • 第四句:“嗟无太乙照青藜”,流露出作者对高人指点的渴望,反映了他对知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太乙照青藜”比喻高人指点,形象生动。
  • 对仗:“雠书不必天禄阁,林下巾箱且自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逸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独立自主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高人指点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天禄阁”、“巾箱”、“田翁”、“太乙”、“青藜”。
  • 文化内涵:“天禄阁”代表官方的图书馆,“巾箱”代表个人携带的书籍,“田翁”代表亲近的友人,“太乙”代表高人指点,“青藜”代表文人的手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雠书不必天禄阁”中的“雠书”是什么意思? A. 读书 B. 校对书籍 C. 书写
  2. 诗中“林下巾箱且自携”中的“巾箱”是指什么? A. 大箱子 B. 小箱子 C. 书架
  3. 诗中“嗟无太乙照青藜”中的“太乙”是指什么? A. 星神 B. 文人 C. 官员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
  • 陶渊明《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对比:

  • 张嵲此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满足,但张嵲的诗更多了一层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高人指点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张嵲的创作环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入白门 立春日过万松庵 桃花 嘉善寺 春夜同陆不淄尤时纯子邱兄赋新月 芳草 同喻宣仲鹫峰寺听秋莺 金陵冬夜 吉祥寺古梅 随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吞声饮气 茅门 冰炭不同炉 一线希望 古开头的成语 耳字旁的字 强食靡角 包含骏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券剂 庞眉皓首 时谷 买官鬻爵 糸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口口相传 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