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43:23
原文展示
化龙陂迥照旌旗,怀玉峰高缓马羁。地接乡关犹昼锦,人从国老借元龟。一州如斗何劳者,六合同风要在兹。此去未能温坐席,却随春到凤凰池。
白话文翻译
化龙陂的阳光照耀着旌旗,怀玉峰的高耸让马儿缓缓前行。地方与故乡相近,犹如白昼的锦绣,人们从国老那里借来智慧。一个州如斗大,何须劳烦,天下一统的风气在此形成。此行未能久坐,却随着春天的到来,到达了凤凰池。
注释
- 化龙陂: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想象中的地方。
- 怀玉峰:山名,象征高远。
- 乡关:故乡。
- 昼锦:比喻显赫的荣耀。
- 国老:指国家的元老,智慧的象征。
- 元龟:古代占卜用的龟甲,此处比喻智慧。
- 一州如斗:形容州很小。
- 六合同风:指天下一统,风俗相同。
- 凤凰池:古代宫廷中的池塘,象征高位或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对时政的关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嵲代王侍郎送程尚书赴信州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程尚书前程的祝愿和对国家统一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化龙陂和怀玉峰的景象,以及借用国老的智慧和元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程尚书前程的美好祝愿。诗中“一州如斗何劳者,六合同风要在兹”一句,既表现了对程尚书轻松应对小州事务的信心,也寄寓了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望。最后两句“此去未能温坐席,却随春到凤凰池”,则预示了程尚书将迅速升迁,达到高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未来的乐观和对国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化龙陂迥照旌旗:化龙陂的阳光照耀着旌旗,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 怀玉峰高缓马羁:怀玉峰的高耸让马儿缓缓前行,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崇高。
- 地接乡关犹昼锦:地方与故乡相近,犹如白昼的锦绣,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 人从国老借元龟:人们从国老那里借来智慧,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
- 一州如斗何劳者:形容州很小,何须劳烦,表现了对程尚书的信心。
- 六合同风要在兹:指天下一统,风俗相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期望。
- 此去未能温坐席:此行未能久坐,预示了程尚书的迅速升迁。
- 却随春到凤凰池:却随着春天的到来,到达了凤凰池,象征着高位的荣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地接乡关犹昼锦”,将故乡比作白昼的锦绣。
- 象征:如“怀玉峰高缓马羁”,怀玉峰象征高远。
- 对仗:如“一州如斗何劳者,六合同风要在兹”,对仗工整,意义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程尚书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望,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和对国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化龙陂:象征光明和希望。
- 怀玉峰:象征高远和崇高。
- 乡关:象征故乡和眷恋。
- 国老:象征智慧和经验。
- 元龟:象征智慧和预见。
- 凤凰池:象征高位和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化龙陂”和“怀玉峰”分别象征什么?
- A. 光明和希望;高远和崇高
- B. 故乡和眷恋;智慧和经验
- C. 高位和荣耀;智慧和预见
- D. 光明和希望;故乡和眷恋
-
诗中的“六合同风”指的是什么?
- A. 天下一统,风俗相同
- B. 故乡和眷恋
- C. 高位和荣耀
- D. 智慧和预见
-
诗中的“凤凰池”象征什么?
- A. 光明和希望
- B. 故乡和眷恋
- C. 高位和荣耀
- D. 智慧和预见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送程公辟之豫章》:同样表达了送别和祝愿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嵲的这首诗与王安石的《送程公辟之豫章》都表达了送别和祝愿的主题,但张嵲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统一的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