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

《九日》

时间: 2025-05-06 01:55:46

诗句

起瞻宇宙尚阴霾,杖策篱东一散怀。

发少可堪乌帽落,樽空凝望白衣来。

插萸兄弟悲终鲜,把菊先生唤不回。

犹倚栏杆搔雪鬓,老无脚力更登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46

原文展示:

九日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起瞻宇宙尚阴霾,
杖策篱东一散怀。
发少可堪乌帽落,
樽空凝望白衣来。
插萸兄弟悲终鲜,
把菊先生唤不回。
犹倚栏杆搔雪鬓,
老无脚力更登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情景。诗人仰望宇宙,心情沉重,犹如阴霾笼罩。独自一人,撑着拐杖,散步到篱笆旁,感到无比惆怅。年纪渐长,头发稀少,乌帽落下,似乎在感慨时间的流逝。酒杯空空,凝视着远方,期待着白衣的来访,仿佛在期盼已故的友人。插上菊花,兄弟们的哀伤依旧鲜明,呼唤着已经无法回来的老师。尽管倚靠着栏杆,搔弄着白发,年老的我已无力再登高台。


注释:

  1. 起瞻:开始仰望。
  2. 宇宙:指天空和大地。
  3. 杖策:拄着拐杖。
  4. 樽空:酒杯空了,形容没有酒。
  5. 白衣:通常指代已故的朋友或亲人。
  6. 插萸:重阳节插萸(香草),象征辟邪。
  7. 悲终鲜:感到悲伤的情感依旧鲜明。
  8. 菊先生:指代已故的老师或朋友。
  9. 搔雪鬓:指白发如雪,暗示年老。
  10. 老无脚力:年纪大了,体力不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季玉,号梦阮,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登高节日,寄托了人们对长寿的期盼和对亲友的怀念。同时,诗人通过对节日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已故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九日》是刘克庄在重阳节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全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亲友离散的深切感怀。开头两句“起瞻宇宙尚阴霾,杖策篱东一散怀”以仰望宇宙的方式引入,首先传达出一种沉重的心情。诗人通过拄杖散步的动作,表现出他孤独的状态,暗示着年岁已高,身体的羸弱。接下来的“发少可堪乌帽落”不仅表明了诗人因年老而发少的现实,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无奈。

在诗中,白衣的意象引发了对已故友人的思念,尤其是在重阳节这一传统的节日中,兄弟之间的感情更加凸显。插萸的动作和呼唤菊先生的无奈,深刻展现了对友人的追忆与哀伤。最后两句“犹倚栏杆搔雪鬓,老无脚力更登台”则是诗人对自己老去的无力感的真实写照,表现出他即使身心疲惫,仍不愿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真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具有深厚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起瞻宇宙尚阴霾:诗人开始仰望天空,感到心中阴霾,暗示心情沉重。
  2. 杖策篱东一散怀:拄着拐杖,漫步于篱笆旁,散发内心的忧愁。
  3. 发少可堪乌帽落:头发稀少,乌帽落下,感叹时光流逝。
  4. 樽空凝望白衣来:酒杯空了,期待白衣友人来访,寄托思念。
  5. 插萸兄弟悲终鲜:插上萸草,兄弟的悲伤依旧清晰。
  6. 把菊先生唤不回:呼唤已故的老师,表达无奈。
  7. 犹倚栏杆搔雪鬓:依靠栏杆,搔弄白发,象征年老。
  8. 老无脚力更登台:年老体弱,难以再登高台,表现出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衣”比喻已故的友人,增添诗的情感。
  • 拟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其情感色彩。
  • 对仗:部分句子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亲友离散的感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宇宙:象征广阔与生命的无常。
  • 乌帽:象征年岁与生命的流逝。
  • 白衣:代表已故的朋友,寄托思念。
  • 菊花:重阳节的象征,代表长寿与悼念。
  • 栏杆:象征依靠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2. 诗人用什么来表现自己年老的感受? A. 头发稀少
    B. 眼睛昏花
    C. 行动不便

  3. 诗中提到的“白衣”指的是? A. 家人
    B. 老师或朋友
    C. 医生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弟》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九日》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后者更着重于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 《九月九日忆山东弟》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表达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倾向于温暖与亲情,而《九日》则带有更多的沉重与惆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重阳节文化与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寓三首 庐陵城外 满庭芳(元夕上邵武王守子文) 谢萧和伯见访 南康县用东坡留题韵 鄂渚解缆 别严沧浪 寄永嘉太守赵茂实 和高常簿暮春 过昭武访李友山诗社诸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先字旁的字 拿刀弄杖 名微众寡 儿字旁的字 包含烧的成语 攘臂嗔目 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心嗔 信誓旦旦 驹驴 指甲花 木字旁的字 水远山长 骨肉团圆 颤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