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5:46
端午先忌
作者:王曜升 〔清代〕
馀生十载恨蹉跎,
令节闲门掩薜萝。
剩有蛟龙蟠大泽,
空闻箫鼓发层波。
三闾怨在馀香草,
九地恩深废蓼莪。
惭愧王修能罢社,
葛衣检点泪痕多。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传统节日的怀念。十年光阴在悔恨中蹉跎,端午节的到来却无人欢庆,家中门扉紧锁,藤萝蔓延。大泽中的蛟龙仍在游弋,但我只能无奈地听闻远处的箫声和鼓声,仿佛在诉说着层层波澜的故事。三闾大夫的怨恨留在了残余的香草之中,九地的恩情早已被蓼莪所遗忘。感到惭愧的是,我像王修那样能够罢社隐居,却发现泪痕满面,葛衣已久。
《端午先忌》是一首充满怀旧与惋惜之情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即将来临,却因生活的无奈与孤寂而感到无能为力,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诗中的意象丰富,尤其是“蛟龙”、“香草”、“蓼莪”等,既表现了自然景象,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的开头,以“十载恨蹉跎”引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直指内心的惆怅与无助。接着,作者通过“闲门掩薜萝”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凋敝与孤寂的氛围,暗示了传统节日的冷清与无人问津。诗中“箫鼓发层波”的意象,虽是音乐的远听,却更显孤独与无奈,令人感到一种无形的隔阂。
接下来的“怨在馀香草,恩深废蓼莪”,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带出对屈原及其遭遇的深切同情。作者在这里不仅是在追忆个人的情感,更是在追溯文化的根源与传统的衰落。
最后两句以“惭愧王修能罢社,葛衣检点泪痕多”作结,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惭愧,葛衣这一意象,既是隐士的标志,也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悲伤。全诗在情感的深度与文化的厚重上都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传统节日的怀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忧虑,情感基调沉郁而又温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