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侯成甫归蜀

《送侯成甫归蜀》

时间: 2025-05-06 18:23:55

诗句

雁声砧杵霜满洲,高桅大舶行情秋。

长安白日误双鬓,故国青山明两眸。

前宵大江半归壑,来岁候虫已坏宅。

无踪天马常往还,不信人间有终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3:55

原文展示:

送侯成甫归蜀
魏了翁 〔宋代〕
雁声砧杵霜满洲,高桅大舶行情秋。
长安白日误双鬓,故国青山明两眸。
前宵大江半归壑,来岁候虫已坏宅。
无踪天马常往还,不信人间有终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侯成甫回蜀的情景。雁鸣声中,霜染大地,秋意渐浓;高大的船桅在秋天的水面上摇曳。长安的白日照耀着他的双鬓,却让他对故国的青山更加思念。昨夜大江水已流向远方,明年候虫的鸣叫声也将不再响起。天马无踪,常常往返,不相信人间有最终的屈辱。

注释:

  • 雁声:指大雁南飞时的鸣叫声,寓意秋季的到来。
  • 砧杵:砧和杵是用来捣打、研磨的工具,象征农耕生活。
  • 高桅大舶:高大的船桅和大型船只,描绘出航行的景象。
  • 白日误双鬓:白日指阳光,双鬓意指两边的鬓发,意在表达时光流逝带来的白发。
  • 青山明两眸:故乡的青山在眼前清晰可见,表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候虫:指秋天的虫鸣,象征生命的消逝。
  • 天马:传说中的神马,象征自由与梦想。

典故解析:

  • 天马:在古代神话中,天马是一种能飞行的神兽,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精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承宗,号水东,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送别诗著称。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人生哲理和对故乡的眷恋。
  • 创作背景:诗作于友人离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故乡的深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送侯成甫归蜀》一诗以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雁声砧杵霜满洲”,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氛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接着“长安白日误双鬓”,点出岁月的无情,让人感受到白发的来临,传递出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诗中“故国青山明两眸”更是情感的核心,青山在眼前,情感却难以相聚,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与心灵的归属感。后半部分“前宵大江半归壑”,描绘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似乎预示着未来的孤独和失落。而“无踪天马常往还”,则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虽然现实不如意,但不愿相信人生有尽头的屈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真挚情感的流露,表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雁声砧杵霜满洲:雁声与霜的交织,传达出秋天的来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2. 高桅大舶行情秋:高大的船只在秋水中航行,体现出旅行的壮阔与秋天的宁静。
    3. 长安白日误双鬓:白天的光辉掩盖了双鬓的白发,暗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4. 故国青山明两眸:故乡的青山在眼前却愈发清晰,反映出对故乡的思恋。
    5. 前宵大江半归壑:流水将大江分流,暗示友人离去后的孤独。
    6. 来岁候虫已坏宅:明年虫鸣已经消失,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7. 无踪天马常往还:天马象征自由与理想,表明对理想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马”象征自由,富有诗意。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语言更具韵律感,如“高桅大舶”和“长安白日”。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不懈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秋天与离别。
  • :代表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情。
  • 高桅大舶:象征壮阔的旅程与人生的波折。
  • 青山:故乡的象征,寄托了诗人深厚的乡情。
  • 天马:象征自由与理想,不受现实束缚的渴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雁声”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秋天的到来
      • C. 冬天的寒冷
    2. “长安白日误双鬓”中的“误”字意指?
      • A. 误解
      • B. 误时
      • C. 误入
    3. 诗中提到的“天马”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由与理想
      • C.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别》
  • 诗词对比

    • 比较魏了翁的《送侯成甫归蜀》和李白的《送友人》,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但魏了翁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了翁年谱》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高阳台·挽姚光殇子姚昭明,寄高阳台 满江红·西湖白文公祠附祀樊谏议敬题 八声甘州·辛酉春季,孤屿文丞相祠祀事礼成,集慎社同人澄鲜阁禊饮 锁窗寒·雪澄以姜石帚像贻铁尊师,并题一词。同社诸子,先有各作,余亦继声 鹧鸪天·茶山桃花 减兰·某闺秀秋海棠画帧,纯白索题 虞美人·斋头水仙兰蓓蕾欲放,倚此速之 摸鱼儿·姜门社兄出示秋窗燕子图,感念亡子作也。倚此奉题 坐忘女 题尧年叔水交山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凶席 无字旁的字 葱芊 殳字旁的字 讨小 朝成暮遍 犬字旁的字 文烛 包含咤的词语有哪些 遥相呼应 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熟羊胛 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岂其然乎 勋戚 审慎从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