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4:50
托身天际外,寄足在云端。
俯仰心犹壮,登临眼尽宽。
乾坤真景界,风雪倍朝寒。
忽起烟霞想,相从结大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仿佛身在天际,与云端相互交融的感觉。在高处俯视,心中依然充满壮志,眼前的景色也更加开阔。天地的美景在眼前展开,风雪使清晨的寒意倍增。忽然之间,诗人产生了对烟霞的遐想,仿佛和那些美景结成了深厚的联系。
林用中,字子贞,号凌云,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写于诗人登上祝融山时,表达他对自然壮美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一种高远的志向和洒脱的心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邃,开篇便通过“托身天际外,寄足在云端”展现了诗人在高处的自我超越和对自然的敬仰。诗人在云端的状态不仅是身体的高度,更是精神的升华,象征着他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俯仰心犹壮,登临眼尽宽”,则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地,心中的壮志依然存在,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广阔的天地。这种心态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接下来的“乾坤真景界,风雪倍朝寒”则引入了自然的变化,风雪带来的寒意仿佛在提醒人们,虽然身处高位,但自然的力量依然强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增添了人生的磨难与挑战。这种对比使得后面的“忽起烟霞想,相从结大还”更加富有深意,烟霞的幻想使诗人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形成了与自然的心灵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色与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在高处所感受到的广阔视野与内心的坚定,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生的挑战。
诗中“托身天际外”意指什么?
“风雪倍朝寒”中的“倍”字有什么含义?
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林用中的诗更强调心灵的超越与自然的融合,而王之涣则更突出望远的情感与壮阔的景象。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