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1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5:45
木兰花慢 闻海绡翁以端午后一日在广州下世,倚此抒哀
作者:龙榆生 〔近代〕
剩芳菲楚佩,尽孤往,恋残阳。
奈撼地鲸波,极天烽火,瞬历沧桑。
兴亡。那知许事,咽危弦酸泪不成行。
未信春蚕已老,肯同辽鹤来翔。
繁霜。百感共茫茫。
还饱一枝黄。
甚忍寒滋味,方凭雁信,竟泣蒲觞。
凄凉。几多怨悱,寄骚心异代黯相望。
泉底冰绡浥透,一镫乐苑重光。
剩余的芳香和楚佩的美丽,在孤独的旅途中,依依不舍地眷恋着夕阳的余晖。
然而大地震荡,鲸波翻滚,天边烽火四起,瞬息之间经历了沧桑的变迁。
兴亡的历史,谁又能知道这些事情,咽下悲伤的弦音,泪水却无法成行。
不相信春蚕已经老去,愿意陪伴辽阔的白鹤一起飞翔。
繁霜降临,百种感慨都在茫茫中交织。
依然要承受那一枝黄花的满怀愁苦。
怎忍受这寒冷的滋味,唯有凭借雁信,竟然泪洒在蒲酒上。
凄凉无比,多少怨恨与愁苦,寄托在异代的骚心上,暗自相望。
泉底的冰绡浸透了,一盏乐苑的光辉再现。
作者介绍:龙榆生(1883-1944),字云生,号韶山,近代诗人,生于广东,早年留学日本,曾参与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他的诗风兼具古典与现代,情感丰富,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端午节后的日子,以悼念海绡翁的逝世。海绡翁是龙榆生的友人,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木兰花慢》通过细腻的感情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的哀伤与对历史兴亡的思索。开头几句以“剩芳菲楚佩,尽孤往,恋残阳”引入,渲染出一种怀旧与孤独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孤独旅程的无奈。
接下来的“奈撼地鲸波,极天烽火”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历史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常。作者在此借用“鲸波”和“烽火”的意象,生动地表现出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渺小,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未信春蚕已老,肯同辽鹤来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以及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尽管春蚕已老,仍愿与白鹤共舞,反映了作者内心对理想的执着与渴望。在诗的后半部分,“几多怨悱,寄骚心异代黯相望”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现了对历史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怀念,情感愈发沉重。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反思,使人感受到了一种时空交错的哀伤之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悼念,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历史无常的深刻思考,传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鲸波”象征什么?
A. 平静
B. 动荡
C. 美好
D. 哀伤
“未信春蚕已老”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叹?
A. 友谊
B. 自由
C. 人生短暂
D. 自然
诗中的“蒲觞”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酒
C. 一种乐器
D. 一种乐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