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4:27
《望江楼》 —— 史密〔清代〕
万树争夔阁,千山急剑州。我来八月节,登此百年楼。地逼巴渝尽,天包楚邓流。何堪复吹笛,风雨及深秋。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八月节期间登上江边的望江楼时,所看到的壮丽景色与感受到的浓厚秋意。万树在夔阁前争相生长,千山在剑州附近高耸而急。作者来此登楼,感慨百年楼阁的沧桑。大地将巴渝的景色尽收眼底,天际将楚地与邓地的河流环抱在一起。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却因风雨交加而难以再吹响笛子,感到深秋的萧瑟。
作者介绍:史密,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精湛的诗才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写山水风光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游览望江楼时的所见所感。正值八月,中秋将至,诗人感受到秋季的寂寥与美好。
《望江楼》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诗作。开头“万树争夔阁,千山急剑州”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机,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接着“我来八月节,登此百年楼”,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美景的珍惜。下半部分“地逼巴渝尽,天包楚邓流”则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与河流的蜿蜒,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氛围。最后“何堪复吹笛,风雨及深秋”则引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尽管眼前是美丽的风景,但深秋的风雨却使人感到无奈与忧伤。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深刻的内心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壮丽江山的赞美与对生活流逝的感慨,寄托了对时光无情的思索与秋天带来的沉重情绪。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万树争夔阁”中的“夔阁”是指什么?
诗中的“我来八月节”指的是哪个季节?
诗人感到“何堪复吹笛”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