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时间: 2025-05-10 07:39:03

诗句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

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9:03

原文展示:

欲上高楼去避愁,
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
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
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
得似浮云也自由。

白话文翻译:

我想要登上高楼去逃避忧愁,
可怜这忧愁却依然跟随我登上高楼。
走过多少地方,江山已经改变,
多少亲朋好友都已白头老去。
我想要回去,回去又无从回去。
难道不成就的人就一定要做官吗?
浮云的去处本无定处,
若能像浮云一样,也就自由了。

注释:

  • 高楼:象征着一种逃避的方式,试图通过高处的视角来超脱烦恼。
  • :指人的忧愁和烦恼,诗中表现出无处可逃的无奈。
  • 江山改:意为经过的地方已发生变化,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 亲朋尽白头:指亲友都已老去,暗示人生的无常。
  • 封侯:指做官、获得名利的荣华。
  • 浮云:象征自由的生活状态,无拘无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风豪放,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纠结。他的作品多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民族意识。

  •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他经历了许多战乱和政治的波折,对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此时的他感到身心俱疲,常常在愁苦中徘徊,写下此词以抒发内心的挣扎和对自由的渴求。

诗歌鉴赏: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现了辛弃疾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开篇的“欲上高楼去避愁”,直接表明了作者想通过登高来逃避愁苦的愿望,但紧接着却又揭示出愁苦无处不在,随之而来的“愁还随我上高楼”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绝望。经历的地方和亲朋的老去,进一步加深了时间带来的伤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词中反复提到的“归休”,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然而又显得无奈,似乎归去无望。最后几句则通过“浮云”引发对自由的思考,浮云的随性和无拘无束,象征着辛弃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渴望。这首词在形式上简练而意深,情感上强烈而细腻,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欲上高楼去避愁:表达了想要通过登高来逃避忧愁的愿望。
    2. 愁还随我上高楼:揭示了忧愁无处不在,逃避是徒劳的。
    3. 经行几处江山改:经过的地方已经发生了变化,感慨时光流逝。
    4. 多少亲朋尽白头:许多亲友已经老去,感叹人生的无常。
    5. 归休去,去归休:表达想要归隐的愿望,但感到无望。
    6. 不成人总要封侯?:质疑人生的价值,是否非得通过功名来证明自己。
    7. 浮云出处元无定:浮云无定,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8. 得似浮云也自由:渴望能像浮云一样自在无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云比作自由,强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对仗:如“归休去,去归休”,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时间流逝的忧虑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求,表现出深切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高楼:象征逃避的希望与无奈的实际。
  • :人内心的忧虑与痛苦。
  • 江山: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
  • 亲朋:象征人生中的亲密关系与无常。
  • 浮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词的作者是? A. 杜甫
    B. 辛弃疾
    C. 李白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A. 权力
    B. 逃避
    C. 财富
    D. 友谊

  3. 词中提到的“浮云”主要象征: A. 自由
    B. 孤独
    C. 哀伤
    D. 历史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
    2.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陈与义《题临安邸》
  • 诗词对比: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李清照的词常带有女性的细腻与忧伤,而辛弃疾则多了一份豪放与挣扎。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表现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词集》
  2. 《宋词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诗词分析》

相关查询

金缕曲 偶梦少小事,醒拈此阕 金缕曲 和汪蛟门同舍纳姬 金缕曲 赋程叶南雪先生 金缕曲 一九四五年秋,日寇投降后数日,在银坑惊闻地质调查所傅徽弟泰和殉难,痛悼成此,并唁令姊舜华 金缕曲 代秋士师题榆楼感旧图 金缕曲 同人集写山楼寓斋赋湖上四影得人影 金缕曲·和仲唯丈 金缕曲 题姚珊珊小像 金缕曲 岁暮怀归呈帮主洪驴老残雷缺西风诸兄 金缕曲 致范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鞫理 靣字旁的字 同义 膏粱纨袴 殳字旁的字 横衣 绞丝旁的字 鲜蹦活跳 三撇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展眉解颐 包含朱的成语 打悲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蜣蜋 神色不动 包含莲的词语有哪些 不易之论 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