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9:03
欲上高楼去避愁,
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
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
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
得似浮云也自由。
我想要登上高楼去逃避忧愁,
可怜这忧愁却依然跟随我登上高楼。
走过多少地方,江山已经改变,
多少亲朋好友都已白头老去。
我想要回去,回去又无从回去。
难道不成就的人就一定要做官吗?
浮云的去处本无定处,
若能像浮云一样,也就自由了。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风豪放,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纠结。他的作品多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民族意识。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他经历了许多战乱和政治的波折,对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此时的他感到身心俱疲,常常在愁苦中徘徊,写下此词以抒发内心的挣扎和对自由的渴求。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现了辛弃疾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开篇的“欲上高楼去避愁”,直接表明了作者想通过登高来逃避愁苦的愿望,但紧接着却又揭示出愁苦无处不在,随之而来的“愁还随我上高楼”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绝望。经历的地方和亲朋的老去,进一步加深了时间带来的伤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词中反复提到的“归休”,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然而又显得无奈,似乎归去无望。最后几句则通过“浮云”引发对自由的思考,浮云的随性和无拘无束,象征着辛弃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渴望。这首词在形式上简练而意深,情感上强烈而细腻,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时间流逝的忧虑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求,表现出深切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诗词测试:
本词的作者是?
A. 杜甫
B. 辛弃疾
C. 李白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A. 权力
B. 逃避
C. 财富
D. 友谊
词中提到的“浮云”主要象征:
A. 自由
B. 孤独
C. 哀伤
D. 历史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李清照的词常带有女性的细腻与忧伤,而辛弃疾则多了一份豪放与挣扎。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表现方式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