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40
生查子(山行寄杨民瞻)
作者:辛弃疾 〔宋代〕
原文展示:
昨宵醉里行,山吐三更月。
不见可怜人,一夜头如雪。
今宵醉里归,明月关山笛。
收拾锦囊诗,要寄扬雄宅。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在酒中游荡,山间的月亮在三更时分升起。
却没有看到可怜的人,整夜无法入睡,头发如白雪般苍白。
今夜我醉酒归来,明月照耀下的关山传来笛声。
我收拾好我的锦囊诗,准备寄往扬雄的家。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参与抗金活动,作品多表现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的词风豪放,常涉及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辛弃疾晚年,在他游历山川之际,感受到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生查子(山行寄杨民瞻)》是辛弃疾在游历山间时所作,诗中流露出浓厚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开篇“昨宵醉里行”便设定了情境,醉酒的状态让诗人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然而他在这醉意中仍无法忽视内心的孤寂。三更的月亮在山间洒下清辉,渲染出清冷的夜色,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回忆起整夜未眠的情景,孤独而又悲伤,白发如雪,暗示着岁月的无情流逝,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在这一片月色中,关山的笛声似乎带来了远方的召唤,折射出他对友人杨民瞻的深切思念。最后,诗人在醉酒中整理锦囊诗,准备寄给友人,表达了对文人交往的重视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使用了比喻(如“头如雪”)、对仗(如“明月关山笛”),通过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孤独、思乡与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辛弃疾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明月”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孤独与思念
C. 财富
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要寄送的对象是?
A. 自己
B. 杨雄
C. 杨民瞻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