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上(五首。戊申夏,奉召回京)

《江上(五首。戊申夏,奉召回京)》

时间: 2025-05-02 13:14:40

诗句

棹歌齐发浪声喧,池口东边又换船。

秫酒发醅偏醉客,鲥鱼出网不论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4:40

原文展示

江上(五首。戊申夏,奉召回京)
作者: 汪广洋 〔明代〕

棹歌齐发浪声喧,
池口东边又换船。
秫酒发醅偏醉客,
鲥鱼出网不论钱。

白话文翻译

在江上,船桨声和歌声齐声响起,
在池口东边又换了一只船。
稻米酿造的酒正好发酵,尤其醉人,
捕到的鲥鱼不论价钱,大家尽情享用。

注释

字词注释

  1.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2. 齐发:同时发出。
  3. 浪声喧:波浪声喧闹。
  4. 秫酒:用秫米酿造的酒,属于一种地方特产。
  5. 出网:捕捞到的鱼。
  6. 不论钱:不计较价格,形容随意享用。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描绘了江上生活的悠闲与乐趣,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戊申年夏季,诗人奉召回京,反映了他在江上游玩时的愉悦心情,似乎对即将到来的繁忙生活有些不舍。

诗歌鉴赏

《江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边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夏日画面。诗的开头用“棹歌齐发浪声喧”引入,将船桨声与歌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热闹而欢快的气氛。此时,波浪的声音与人们的歌唱声交融,形成了江边特有的音响背景。

接着,诗人描绘了换船的情景,随着“池口东边又换船”的描写,读者仿佛能看到船只在阳光下闪烁的光泽,感受到河水的流动与生活的变迁。这种换船的动作不仅是物理上的移动,也象征着生活节奏的变化。

“秫酒发醅偏醉客”一句,表现了酒的香醇和饮酒者的欢愉,稻米酿酒的独特风味使得饮酒成了一种享受。最后一句“鲥鱼出网不论钱”则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满足与对生活的随性态度,捕捞到的鱼不再计较价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幽远,展现了诗人对江上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即将到来的京城生活的淡淡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棹歌齐发浪声喧:船桨与歌声同时响起,描绘了热闹的江上氛围。
  2. 池口东边又换船:在池口的东边,船只频繁更换,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3. 秫酒发醅偏醉客:稻米酿的酒正好发酵,醉了在场的客人,表现了酒的魅力。
  4. 鲥鱼出网不论钱:捕捞到的鲥鱼不再计较价格,突出人们的随意与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棹歌齐发”与“浪声喧”,形成和谐的音韵。
  • 意象:江水、歌声、酒、鱼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生活的乐趣与自然的恬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江上生活的热爱,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表达了诗人在即将离开时的留恋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江水:象征着流动与变化。
  2. :生活的载体,象征着旅程与探索。
  3. :欢乐与放松的象征,体现人们对生活的享受。
  4. 鲥鱼:丰收与自然的馈赠,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棹歌齐发浪声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A. 寂静的江面
    B. 热闹的江上生活
    C. 船只沉没

  2. “鲥鱼出网不论钱”中的“不论钱”说明了什么?
    A. 人们对金钱的追求
    B. 人们对生活的随意态度
    C. 鲥鱼价格昂贵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江上》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酒的热爱与人生的享受,但《江上》更注重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而《将进酒》则更具豪放与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汪广洋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获稻 论文 苦雨初霁 璧月 袁州州学记 忆钱塘江 秋晚悲怀 读长恨辞 残叶 乡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伐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聪明智能 环洲 昨轨 负俗之累 樴樴 幺字旁的字 包含锁的词语有哪些 革刚则裂 疋字旁的字 包含陆的成语 斤字旁的字 折券弃债 批帖 干字旁的字 人琴两亡 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末至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