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41:54
原文展示
夜坐怀莘老司谏
作者: 秦观 〔宋代〕
六合寥寥信茫昧,中有日月无根柢。
古往今来漫不休,青发素颜从此逝。
嗟予自少多邅回,气血未衰心已艾。
北渡长淮霜入屦,南窥禹穴尘生袂。
日凿一窍浑沌死,虽有余风终破碎。
回车复路可无缘,三问道人三不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坐时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六合之大,空旷而迷茫,虽然有日月存在,却没有根基可依。古往今来,时光流逝,青丝与白发一同消逝。感叹自己在年轻时经历了许多波折,虽然身体尚未衰弱,心灵却已感到疲惫。北渡长淮,寒霜已入鞋,南望禹穴,衣袂蒙尘。日复一日,浑沌消逝,即使还有余风,也终将崩碎。回到原路却无缘再见,三问那位道人,却无一应答。
注释
- 六合:指天地之间的广阔空间。
- 茫昧:迷茫、不清晰。
- 日月无根柢:日月虽在,但没有坚实的基础。
- 青发素颜:年轻时的状态,青发象征年轻,素颜指自然的面容。
- 邅回:指曲折、波折的人生经历。
- 艾:古代指心中烦闷、忧虑。
- 长淮:指长江的一部分,此处用以表示北方。
- 尘生袂:衣袂上沾染尘埃,象征生活的烦扰。
- 日凿一窍:指日复一日的沉闷生活。
- 浑沌:混沌,指无序的状态。
- 回车复路:指回到原来的路途中,象征无果而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淇水,北宋词人,擅长婉约词风,作品多描写爱情、人生感悟及自然景色,风格细腻、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夜晚,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经历的种种波折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在宋代的社会环境中,面对政治的动荡和个人的困境,常常引发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深邃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开篇以“六合寥寥信茫昧”引入,描绘了广阔而模糊的宇宙,暗示着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迷茫感。在日月的存在中,诗人感受到一种无根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诗人以“古往今来漫不休”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与无情,结合“青发素颜从此逝”,表现了青春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常。
诗中多次提到的“邅回”、“霜入屦”、“尘生袂”等意象,展现了生活的苦涩和内心的烦恼。尤其是“北渡长淮霜入屦”,带有强烈的寒意,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困苦。最后,诗人以“回车复路可无缘”结尾,暗示人生的无奈与迷茫,三问道人却无一应答,表现出对生命真谛的无解与追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合寥寥信茫昧:描绘了天地间的空旷和迷茫,暗示人生的无知与困惑。
- 中有日月无根柢:虽然日月存在,但缺乏真实的支撑,象征着虚无的生活。
- 古往今来漫不休:时间的流逝永不停息,人生如白驹过隙。
- 青发素颜从此逝:青春与自然的本色终将消逝,强调了岁月的无情。
- 嗟予自少多邅回:感叹自己的青春经历了许多曲折与磨难。
- 气血未衰心已艾:身体尚未衰弱,心灵却已感到疲惫。
- 北渡长淮霜入屦:北行长淮,感受到寒霜,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 南窥禹穴尘生袂:向南望去,衣袂沾满尘埃,反映生活的琐碎与烦恼。
- 日凿一窍浑沌死:日复一日的生活让人感到迷茫和无序。
- 虽有余风终破碎:即使有余风也会破碎,象征着希望的渺小与脆弱。
- 回车复路可无缘:回到原来的路上,却发现无缘再见。
- 三问道人三不对:向道人求索却无法得到答案,象征着对人生真谛的困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北渡长淮霜入屦,南窥禹穴尘生袂”,形成了对称的结构。
- 比喻:将人生比作迷茫的旅程,诗人通过意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 排比:多次使用“无”字,增强了无奈感的表现。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迷茫与苦涩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宋代士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合:象征广阔的宇宙与生命的无限可能。
- 日月: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 青发素颜:象征青春与自然的真实状态。
- 霜:象征寒冷与生活的艰辛。
- 尘:代表生活的琐碎与困扰。
- 道人:象征追求真理与智慧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 A. 六合
- B. 日月
- C. 青发素颜
- D. 霜入屦
-
诗中提到“北渡长淮”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南方的向往
- B. 人生的艰辛
- C. 年轻的无畏
- D. 对未来的期待
-
“三问道人三不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人生的迷茫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友谊的珍惜
-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与饮酒作乐的态度,与秦观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形成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反映人生的艰辛与悲壮,展现出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和秦观的内心苦闷有所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秦观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