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1:37
囊中玉色已经餐,醉拂丝桐坐杏坛。
应笑倦游尘滓客,鬓毛萧瑟事铅丹。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已经在口中品尝了美玉的颜色,醉意朦胧中在杏树下轻拂丝桐琴。看我这样的人,应该会嘲笑那些厌倦了尘世的客人,他们的头发鬓角已经变得苍白,沉迷于铅粉和丹青之事。
“醉拂丝桐”可引申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杏坛则为古代士人聚学之所,暗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擅长词和诗。其词风清丽婉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作于秦观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厌倦,体现了他一贯的洒脱与豁达。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但意蕴深远。开头的“囊中玉色已经餐”描绘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接着的“醉拂丝桐”则呈现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仿佛在展示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最后两句则转向反讽,表现出对现实的批判与不满。诗中的情感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转向对尘世浮华的厌倦,反映出秦观在面对生活中繁琐琐事时的无奈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洒脱的个性与哲理。
诗中“囊中玉色”比喻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丑陋的现实
C. 不切实际的幻想
诗中“醉拂丝桐”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音乐的热爱
C. 对名利的追求
“鬓毛萧瑟”指代的是谁的状态?
A. 年轻人
B. 厌倦尘世的客人
C. 诗人自己
答案:1.A 2.B 3.B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秦观的作品更显内敛与哲思,李白则更加奔放与豪情,两者在主题上虽均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表现方式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