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辛卯满散天基节即事六首

《辛卯满散天基节即事六首》

时间: 2025-07-27 08:39:17

诗句

野衲云云祝圣躬,亦拈拂子演宗风。

恨渠僻陋无闻见,不识光公与杲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39:17

原文展示:

辛卯满散天基节即事六首 (作者:刘克庄)

野衲云云祝圣躬,
亦拈拂子演宗风。
恨渠僻陋无闻见,
不识光公与杲公。

白话文翻译:

野外的僧人们纷纷祝祷圣躬,我也拿起拂尘来讲解宗教的风范。可怜那些偏僻而默默无闻的人,竟不认识光公与杲公。

注释:

  • 野衲:指的是在山野中修行的僧人。
  • 云云:形容纷纷的样子,这里指众多的僧人。
  • 祝圣躬:祝祷帝王的身躯,表达对圣人的祈愿。
  • 拈拂子:拈起拂尘,表示讲学或传教。
  • 宗风:指宗教的风范或气派。
  • 恨渠:可怜或怨恨那些。
  • 僻陋:偏僻而丑陋,形容地方的偏远和环境的恶劣。
  • 光公与杲公:指的是佛教的高僧,光公是指光明的公,杲公是指明亮的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静斋,南宋诗人,文学家。其诗风清新高远,擅长以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辛卯年(可能指的是宋理宗宝祐年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僧人的祝祷与自身的思考,表达了对宗教的尊重及对世俗无知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们的祝祷,展现出一种宗教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僧人和世人的一种复杂情感。诗中“祝圣躬”表达了对帝王的祈愿,而“拈拂子演宗风”则显示出诗人参与宗教活动的认真态度。诗人对那些偏僻死角、默默无闻的人感到惋惜,他们无法认识到光公与杲公这样的高僧,反映出一种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这种对世俗无知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关注。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对比,传达了对宗教的尊重与对无知的惋惜,使得诗意更加深邃,值得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野衲云云祝圣躬:描绘了众多僧人在为帝王祈福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宗教仪式的热闹。
    2. 亦拈拂子演宗风:诗人自己也参与其中,表达对宗教的理解与传播。
    3. 恨渠僻陋无闻见:对那些偏僻的人感到可惜,认为他们的无知是一种损失。
    4. 不识光公与杲公:强调了无知的严重性,光公和杲公象征着智慧和知识。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僧人的热闹与偏僻人的无知,突显了诗人对知识传播的渴望。
    • 象征:光公与杲公象征着智慧与光明,反映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宗教的尊重、对知识传播的渴望,以及对世俗无知的惋惜。诗人通过自身的参与,展现出对宗教与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野衲:象征着追求自由与独立的修行者。
  • 拂子:象征着教化与传道的工具,表示诗人的身份与使命。
  • 光公与杲公:象征着智慧的高僧,反映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光公与杲公”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知识
    C. 财富
    D. 战争

  3. 诗人对偏僻无闻的人感到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惋惜
    C. 轻蔑
    D. 无所谓

答案:

  1. B. 宋代
  2. B. 知识
  3. B. 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与刘克庄的诗歌在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上有相似之处。
  • 诗词对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刘克庄的诗在对宗教与智慧的探讨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而刘克庄则更关注于宗教的传播与世俗的无知。

参考资料:

  • 《刘克庄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名家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禹陵 美人红甲 张云南遗马金囊 驾归自阅群望于衢恭赋 小集滴水厓朝阳观 许口北遗以绫帛绵三物题曰袍具作诗谢之 十六日霁与张长治伯仲集城隅次长治韵 中秋雨集金氏园亭次陈思立 赠秦仲虚 迎春值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舍身成仁 相与一口 百里风趠 包含巫的词语有哪些 旷开头的成语 鲁连台 寡恩薄义 西河之痛 香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金屑酒 口字旁的字 鼓结尾的成语 烟毒 细则 缶字旁的字 曙华 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