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菩萨蛮·旌旗依旧长亭路

《菩萨蛮·旌旗依旧长亭路》

时间: 2025-05-03 10:45:16

诗句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45:16

原文展示:

菩萨蛮·旌旗依旧长亭路
作者: 辛弃疾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白话文翻译:

这条长亭路上,旌旗依旧飘扬。
在酒宴上,试着点数莺花的数量。
哪里能捧心而颦眉呢?
人间却有别样的春天。
功名你自己来许诺。
少时听到鸡鸣,舞动着翅膀。
诗句里提到梅花,
春风吹拂着十万家。

注释:

  • 旌旗: 军队或官府的旗帜,象征着荣耀与权力。
  • 长亭路: 指长亭旁的道路,寓意送别或重聚的地方。
  • 尊前: 酒席上的酒杯前,表示宴会的场合。
  • 莺花: 指春天的鸟鸣与花开,象征春光明媚。
  • 捧心颦: 表示心中忧愁而微微皱眉。
  • 功名: 指个人的成就与名声。
  • 少日: 年轻时,代表着过去的时光。
  • 闻鸡舞: 形容鸡鸣唤醒,或暗指晨起勤奋。
  • 梅花: 代表坚韧与高洁的品格,常用来象征高雅的风骨。
  • 春风十万家: 形容春风送暖,生机勃勃,寓意春天的到来使万家生机盎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杰出的词人、军事家,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作品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动荡之中,诗人借此表达对功名的追求和对人间春意的感慨。词中流露出辛弃疾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菩萨蛮·旌旗依旧长亭路》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辛弃疾内心的矛盾与思考。开篇以“旌旗依旧长亭路”的画面,带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景,旌旗象征着昔日的辉煌,而长亭则是送别与重聚的象征,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变迁。接着“尊前试点莺花数”,在酒席上轻松的氛围中,诗人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流逝的春光,展现了他内心的忧愁与思索。

“何处捧心颦”一句,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人们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奈与愁苦。而“人间别样春”则透露出一种希望,尽管生活中充满了挑战与磨难,但春天的到来总能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体现了诗人乐观的一面。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功名君自许”,暗示着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少日闻鸡舞”与“诗句到梅花”的对比,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悟,深刻而富有哲理。最后“春风十万家”让整首词在欢快的春光中结束,寓意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旌旗依旧长亭路: 旌旗依旧飘扬,象征着曾经的辉煌,长亭路则是分离与重聚的地方。
  • 尊前试点莺花数: 在宴席上数莺花,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 何处捧心颦: 表达内心的忧愁与无法释怀的情感。
  • 人间别样春: 尽管有忧愁,但春天的到来依然带来希望。
  • 功名君自许: 自我勉励,强调了个人的理想与追求。
  • 少日闻鸡舞: 回忆年轻时的勤奋与活力。
  • 诗句到梅花: 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 春风十万家: 以春风喻生活的美好,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风十万家”以春风比喻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 对仗: 词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排比: 通过排比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忧愁,表达人生的复杂与多样。诗人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者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旗: 象征荣光与成就。
  • 长亭: 送别与重聚的意象,蕴含离愁别绪。
  • 莺花: 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梅花: 代表高洁与坚韧,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春风: 代表希望与生机,象征着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旌旗依旧长亭路”中的“旌旗”指的是什么?

    • A. 军队的旗帜
    • B. 花旗
    • C. 诗人的情感
    • D. 远方的风景
  2. “何处捧心颦”中的“心”代表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愤怒
    • D. 惊讶
  3. 诗中“春风十万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绝望
    • B. 对生活的希望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他人的指责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辛弃疾通过豪放的表达展现对国家与理想的追求,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个人的离愁别绪。两者在风格与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体现了宋词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唐宋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招叶致远 还自舅家书所感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北山三咏其二——觉海方丈 送张宣义之官越幕二首 扬子 春郊 题北山隐居王闲叟壁 读史 寄吴成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椿庭萱室 丶字旁的字 道尽涂殚 片字旁的字 包含售的词语有哪些 鼻字旁的字 赈贫济乏 博而不精 酉字旁的字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鹓扶 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沿边儿 画中有诗 皿字底的字 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劲 知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