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50
春树江东。吟正远清气竟入崆峒。问余栖处,只在缥缈山中。此去山中何所有,芰荷制了集芙蓉。且扶筇。倦游万里,独对青松。行藏也须在我,笑晋人为菊,出岫方浓。淡然无心,古意且许谁同。飞符夜深润物,自呼起苍龙雨太空。舒还卷,看满楼依旧,霁日光风。
春天的树木在江东生长。我吟唱着,清晨的气息飘入崆峒山。问我栖息的地方,只在那缥缈的山中。这次去山中有什么呢?只有芡草和荷花,聚集在一起,像满池的芙蓉。且拿起竹杖,倦游万里的我,独自面对青松。我的行踪和藏身之处都在我自己,嘲笑晋朝人喜欢菊花,它们从高山流出时才显得浓郁。我淡然无心,古老的情趣又能与谁共享呢?飞符在夜深时滋润万物,自然呼唤起苍龙在空中洒雨。舒展又卷起,满楼依旧如昨,晴日的光风轻轻拂面。
张炎,字公甫,号梅溪,宋代著名词人,擅长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表现人情世态。他的词作往往蕴含丰富的道教文化和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瑶台聚八仙》是张炎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然和谐的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天时游历山水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从“春树江东”开始,诗人便以生动的意象植入了春天的气息,江东的树木在春风中摇曳,令人感受到清新与生机。接着,诗人提到“吟正远清气竟入崆峒”,通过吟唱与自然的交融,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此去山中何所有,芰荷制了集芙蓉”,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象,芡草和荷花的意象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而“且扶筇,倦游万里,独对青松”,展现了诗人的独立与洒脱。诗中对“晋人为菊”的调侃,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流露出他对古意的追求和对人情世故的超然。
全诗最后几句,诗人以“飞符夜深润物,自呼起苍龙雨太空”结束,描绘了夜晚的神秘与灵动,表达了他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整体而言,诗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内心宁静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和艺术魅力。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道教文化的融入,展示了诗人理想中的自由生活与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崆峒”主要象征什么?
A. 世俗生活
B. 道教文化
C. 自然风景
诗人对晋人喜欢的花持何种态度?
A. 赞美
B. 嘲笑
C. 无所谓
“飞符夜深润物”中的“飞符”指的是什么?
A. 符咒
B. 风筝
C.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