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2:2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2:27:23
鸡鸣曲 其二
莫厌晨鸡相应啼,中原千里绝晨鸡。
一匡自是无伯仲,坐谈不用誇曾西。
不要厌烦清晨的鸡鸣声,纵使中原千里之地没有晨鸡。
一匡之地,自然是无可比拟的,坐下来谈论,不必夸耀曾经的西方。
“晨鸡”常用来表示清晨的到来,象征希望和新的开始。诗中提到中原,可能指代广袤的土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出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
刘基(1311-1375),字士俊,号靖节,元代诗人、政治家,著有《刘基诗集》等。刘基以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雄浑的文风著称,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鸡鸣曲 其二》写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在清晨的鸡鸣声中,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对地方文化的自信与骄傲。
这首诗通过清晨鸡鸣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首句“莫厌晨鸡相应啼”,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清晨的喜爱,鸡鸣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诗中提到中原千里“绝晨鸡”,这是对广袤土地的一种感慨,表明虽然鸡鸣声稀少,但这片土地的精神和文化依然丰富。
进一步,诗人强调“一匡自是无伯仲”,这种自信与骄傲流露无遗,表达了对自身文化和精神的珍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呼吁人们珍惜眼前、坐下来交流,而不必过分强调外来的成就或荣誉,这种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视角。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展现了元代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与探索。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珍惜日常生活中的小美好,强调当下的独特与真实,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莫厌晨鸡相应啼”中的“莫厌”是什么意思?
a) 不要厌烦
b) 要喜欢
c) 不要听
诗中提到的“中原”主要指的是哪个地区?
a) 西北地区
b) 中部地区
c) 东南地区
“一匡自是无伯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外部事物的依赖
b) 对自我与地方文化的自信
c) 对过去的怀念
这种对比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不同诗人在相似意象下的不同情感表达与主题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