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闻蝉

《闻蝉》

时间: 2025-05-02 14:01:00

诗句

一声初应侯,万木已西风。

便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日斜金谷静,雨过石城空。

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01:00

诗词名称: 闻蝉

作者: 廖凝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声初应侯,万木已西风。
便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日斜金谷静,雨过石城空。
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


白话文翻译:

一声蝉鸣初响,树木已被西风吹动。
于是我感受到异乡旅客的孤独,
在离塞的鸿雁之前,
夕阳斜照,金谷静谧,
雨过后,石城显得空旷。
在这里我无法静心倾听,
只有这萧条的景象与古人相同。


注释:

  • 应侯: 指蝉声初鸣,"应"有回应、应声之意,"侯"指候鸟或时节。
  • 西风: 秋风,象征着萧瑟与凋零。
  • 异乡客: 在异乡的旅人,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 离塞鸿: 离开边塞的鸿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金谷: 可能指金色的谷物,意指丰收的季节。
  • 石城: 可能是指某个地名,象征着荒凉与孤寂。
  • 不堪听: 无法忍受听到的声音,表达了内心的苦闷。

典故解析:

  • 鸿雁: 在古代文学中,鸿雁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因其每年迁徙,往往引起人们对亲人的思念。
  • 金谷: 可能与《桃花源记》中金谷的意象相联系,象征着安宁与和谐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内心的孤独,借助蝉鸣、秋风等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闻蝉》用蝉鸣这一简单的自然现象,勾勒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的“一声初应侯”,不仅描绘了蝉鸣的时节,也为整首诗设定了基调。随着万木的西风,诗人感受到秋天的萧条,耳边的蝉声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忧伤。“便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这两句通过鸿雁的意象,生动地传达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仿佛自己也已成为那孤独的旅人。

接下来的描写“日斜金谷静,雨过石城空”,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绪。日斜、雨过,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慨,实际是对自己心灵状态的反映。“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最后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无法承受听到蝉鸣的痛苦,仿佛这萧条的景象是千古以来所有孤独者的共同命运。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通过简单的自然景物,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了廖凝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使得读者在品味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声初应侯: 蝉鸣声初响,带来秋天的讯息。
  2. 万木已西风: 树木已经被西风吹动,暗示秋天的到来。
  3. 便感异乡客: 诗人感受到身为异乡旅人的孤独。
  4. 先于离塞鸿: 在鸿雁离开边塞之前,诗人似乎先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5. 日斜金谷静: 夕阳西下,金色的谷物在静谧中显得宁静。
  6. 雨过石城空: 雨后的石城显得空荡荡的,带有孤寂感。
  7. 此处不堪听: 在这里已无法静心倾听蝉声。
  8. 萧条千古同: 这种萧条的感觉与古人无异,反映出一种历史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 “万木已西风”将树木与秋风相联系,营造出季节变化的氛围。
  • 拟人: 蝉鸣似乎在回应着诗人的孤独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音乐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蝉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感。诗中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夏天的结束与秋天的来临,亦是孤独与思乡的象征。
  • 西风: 代表着凋零与变迁,暗示人生的无常。
  • 金谷: 象征着丰收与宁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忧愁。
  • 石城: 代表孤独与荒凉,暗示人际关系的疏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思乡
    • B. 友谊
    • C. 爱情
    • D. 斗争
  2. “万木已西风”中“西风”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诗中用到的意象“离塞鸿”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喜
    • B. 孤独
    • C. 争斗
    • D. 胜利

答案:

  1. A. 思乡
  2. C. 秋天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多地体现了战乱带来的苦痛。
  • 李白的《静夜思》: 以月亮为引子,传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均表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意象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建安戏用林碧山韵) 八声甘州(送春) 八声甘州(九日登高) 南乡子(重阳效东坡作) 阮郎归(舟中作) 水调歌头(败荷) 江城梅花引(登高) 江城子(和子昂题水仙花卷) 金缕曲(用稼轩韵作) 摸鱼儿(甲申客路闻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轻剽 踏石球 包含俗的成语 今学 寸字旁的字 星驰电掣 瑶草琪花 先字旁的字 包含顿的词语有哪些 适衬 心字底的字 法力 耂字旁的字 兰心蕙性 平心定气 母字旁的字 毒赋剩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