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1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15:31
千寻木兰馆,百尺芙蓉堂。
落日低莲井,行云碍芰梁。
流水桃花色,春洲杜若香。
就阶犹不进,催来上伎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雅的园林景致,千寻高耸的木兰馆和百尺华丽的芙蓉堂相映成趣。夕阳低垂,照在莲花池上,漂浮的云彩遮挡了芰荷的桥梁。流水映出桃花的色彩,春天的洲岸散发着杜若的香气。诗人在台阶前犹豫不前,催促着来临的乐伎,准备为自己表演。
诗中提到的“木兰”和“芙蓉”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象征着高洁和美丽。木兰是忠臣的象征,而芙蓉则常被用来描绘女子的美丽与优雅。
庾信(约513-581年),字士严,号孟容,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词、骈文著称,风格清新而富于想象。
该诗创作于庾信对自然优美环境的描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的追求,体现出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的关注与热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园林景象,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千寻的木兰馆与百尺的芙蓉堂相互辉映,给人一种宏伟而又不失细腻的感觉。落日的余晖洒在莲井之上,行云的飘动则为静谧的环境增添了一抹动态的美。流水的桃花色与春洲的杜若香相映成趣,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丰富。在这种美景之下,诗人却选择犹豫不前,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感情与期待,最终又呼唤上伎的到来,展现出一种既渴望又矛盾的心理状态。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在优美的外表下,蕴含了深刻的内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透露出对内心情感的纠结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芙蓉堂”象征什么?
a) 清纯的美丽
b) 忍耐
c) 力量
“千寻木兰馆”中“千寻”指的是什么?
a) 高度
b) 长度
c) 颜色
诗人为什么在最后一句呼唤上伎?
a) 因为他想表演
b) 因为他感到孤独
c) 因为他渴望艺术
可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在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王维的诗以清新自然见长,而庾信的诗则更加细腻和富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