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二十四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二十四》

时间: 2025-05-02 12:14:29

诗句

金鞍聚碛岸,玉舳泛中流。

画鹢先防水,媒龙即负舟。

沙城疑海气,石岸似江楼。

崩槎时半没,坏舸或空浮。

定是汾河上,戈船聊试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4:29

原文展示:

金鞍聚碛岸,玉舳泛中流。
画鹢先防水,媒龙即负舟。
沙城疑海气,石岸似江楼。
崩槎时半没,坏舸或空浮。
定是汾河上,戈船聊试游。

白话文翻译:

在碛岸上,金色的马鞍聚集,白色的船只在水流中漂荡。
画着鹢鸟的船头先行防水,龙形的船舶则在水面上托起舟身。
沙洲的城堡似乎笼罩着海的气息,石岸看起来像江边的楼阁。
船桨崩断时有些许沉没,损坏的船只或许漂浮在水面。
这定是在汾河上,戈船随意地游荡。

注释:

  • 金鞍:金色的马鞍,象征富贵和高贵。
  • 碛岸:指河岸或沙洲。
  • 玉舳:玉制的船头,形容船只的华美。
  • 画鹢:船头画有鹢鸟,鹢是水鸟,寓意轻盈与灵动。
  • 媒龙:龙形的船,可能指装饰或船的形状。
  • 沙城:指用沙土筑成的城堡。
  • 崩槎:指船桨的破损,船桨崩断时的情景。
  • 戈船:一种古代船只,可能是指某种战船或专用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庾信出身于显赫的士族家庭,曾任职于南朝的官府,后因政治原因迁至北朝。他的诗歌以清新俊逸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庾信的作品涉及诗、赋、文等多个领域,尤其以《庾信诗》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庾信游历汾河时,结合了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对人生浮沉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水上风光,以及船只的行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水上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篇以“金鞍聚碛岸,玉舳泛中流”呈现出一幅动感十足的水上场景,金鞍和玉舳的对比,象征着富贵与优雅,突显了水乡的富饶。接着,画鹢和媒龙的描写,展现了船只的灵动与美观,带给读者一种轻盈感。

“沙城疑海气,石岸似江楼”二句,诗人通过对沙城和石岸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景象,似乎让人感受到海的气息,带来了一种海天一色的空灵感。后两句“崩槎时半没,坏舸或空浮”,则通过船只的破损与沉浮,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暗示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庾信的诗歌艺术风格,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鞍聚碛岸:描绘出富贵的马鞍聚集在河岸,暗示着繁荣的景象。
  2. 玉舳泛中流:玉质的船头在水面上轻轻漂浮,显示出船只的华美。
  3. 画鹢先防水:船头画有鹢鸟,象征着船只在前行时的灵动。
  4. 媒龙即负舟:龙形的船只托起舟身,暗示着船只的稳健与灵活。
  5. 沙城疑海气:沙洲上建设的城堡似乎透出海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海的想象。
  6. 石岸似江楼:石岸的形状像是江边的楼阁,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
  7. 崩槎时半没:船桨崩断时,船只一半沉没,表现了无常的状态。
  8. 坏舸或空浮:损坏的船只漂浮在水面,象征着生活的脆弱与不确定。
  9. 定是汾河上:最后一句确认了地点,表达作者在汾河上随意游玩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鞍和玉舳比喻为华美、高贵的象征。
  • 拟人:船只被赋予灵动的特征,表现其在水中的活泼。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金鞍”与“玉舳”,“沙城”与“石岸”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水上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用美丽的自然景象映衬出人生的浮沉,展现了庾信的哲理思考和艺术才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鞍:象征财富与高贵,表现出水乡的繁华。
  • 玉舳:代表着华丽与优雅,体现出诗人对美的追求。
  • :象征灵动与优美,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感。
  • :象征力量和尊贵,增强了船只的形象。
  • 沙城和石岸:构筑出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形成强烈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鞍聚碛岸”中的“金鞍”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劳苦
    c) 战斗

  2. 诗中提到的“媒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船
    c) 一种鸟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无常
    c)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

  1. a) 财富
  2. b) 一种船
  3. b) 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水上风光,展现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感悟。
  • 杜甫的《登高》: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生的沉浮,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庾信《咏画屏风诗》 vs 李白《早发白帝城》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庾信更注重细腻的景象描写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突出豪放的情感与气势。

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人在自然与人生哲理上的不同表现方式,体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庾信诗集》
  • 《南北朝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彭蠡 入沛 答顾郎中华玉 赠王渊之 古意二首赠刘子 拟古宫词(七首) 拟古宫词(七首) 燕京四时歌(四首) 燕京四时歌(四首) 平陵东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土旁的字 疑词 舟字旁的字 契慕 材雄德茂 无字旁的字 陵鲤 渊注 稔恶不悛 难以理喻 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如开头的成语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見字旁的字 尻舆神马 紧锣密鼓 西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