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雪溪傍

《观雪溪傍》

时间: 2025-05-01 07:25:15

诗句

平昔起常晚,兹晨独不眠。

乍惊花绕院,顿觉树连天。

竹压溪头路,冰垂岩下泉。

四时长似此,未必有人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5:15

原文展示:

观雪溪傍 利登 〔宋代〕

平昔起常晚,兹晨独不眠。 乍惊花绕院,顿觉树连天。 竹压溪头路,冰垂岩下泉。 四时长似此,未必有人怜。

白话文翻译:

平时起床总是很晚,今天早晨却独自未眠。 突然惊讶地看到花儿围绕着院子,顿时感觉树木连绵至天际。 竹子压弯了溪边的路,冰柱垂挂在岩石下的泉水上。 如果四季都像这样,未必会有人怜爱。

注释:

  • 平昔:平时,平常。
  • 兹晨:今天早晨。
  • 乍惊:突然惊讶。
  • 顿觉:顿时感觉。
  • 竹压:竹子压弯。
  • 冰垂:冰柱垂挂。
  • 四时:四季。
  • 未必:不一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雪后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雪后的清晨,诗人早起观察到自然景物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对四季更迭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雪后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乍惊花绕院,顿觉树连天”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雪后花木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竹压溪头路,冰垂岩下泉”则进一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展现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与美丽。最后两句“四时长似此,未必有人怜”,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昔起常晚,兹晨独不眠。——平时起床总是很晚,今天早晨却独自未眠。
  2. 乍惊花绕院,顿觉树连天。——突然惊讶地看到花儿围绕着院子,顿时感觉树木连绵至天际。
  3. 竹压溪头路,冰垂岩下泉。——竹子压弯了溪边的路,冰柱垂挂在岩石下的泉水上。
  4. 四时长似此,未必有人怜。——如果四季都像这样,未必会有人怜爱。

修辞手法:

  • 拟人:“竹压溪头路”中的“压”字,赋予竹子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
  • 比喻:“顿觉树连天”中的“连天”,比喻树木的高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雪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花绕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树连天:象征着自然界的广阔与壮丽。
  • 竹压溪头路:象征着自然的坚韧与顽强。
  • 冰垂岩下泉:象征着冬天的静谧与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乍惊花绕院”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A

  2. 诗中“竹压溪头路”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四时长似此,未必有人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四季变化的期待 D. 对孤独的感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利登的《观雪溪傍》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利登的诗更侧重于对雪后景象的细腻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整体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利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利登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花阴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 居庸关长城吊古 六州歌头 偕慧素登峨眉山绝顶 六州歌头 登黄山天都峰绝顶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 自述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巛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妙在心手 诀脉 革字旁的字 超神入化 八字旁的字 银旛 偶结尾的成语 开天辟地 厌结尾的成语 青字旁的字 昏默 自鸣钟 一字兼金 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晚春 逐新趣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