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4:26
巍巍八仙坛,上有三醉石。
怜此高阳徒,如乐华胥域。
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这首诗描写了巍峨的八仙坛上有三块醉石。可怜这高阳的游人,仿佛置身于乐华的幻境。只可惜在岸边憔悴的人,唯有他独自清醒,实在令人惋惜。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政治思想和文学成就都极具影响力,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国理念。
这首诗创作于范仲淹游览嵩山时,表达了他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三醉石》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山水间的美景与人心的孤独。诗中“巍巍八仙坛”展示了山的雄伟,同时暗示了人们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三块“醉石”似乎在说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容易迷失自我,而“高阳徒”的孤独则反映了在繁华背后,许多人心灵的空虚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比清醒与醉酒,理想与现实,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令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纷扰。范仲淹用简练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让人深思,既有对美好景致的欣赏,又有对世事的感叹,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巍巍山水的描绘与人心孤独的对比,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以及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与惋惜,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巍巍八仙坛”中的“巍巍”是什么意思? A. 低矮 B. 高大 C. 平坦
“三醉石”象征着什么? A. 醉酒的快乐 B. 迷失的状态 C. 美好的理想
诗中“高阳徒”指的是? A. 游子 B. 贪玩的人 C. 仙人
答案:
比较范仲淹的《三醉石》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范仲淹的诗更加强调人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