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2:57
嵩高发灵源,北望洛阳注。
清流引河汉,白气横云雾。
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
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的高峻和其灵气的源头。向北眺望,可以看到洛阳的水流汇聚而来。清澈的河流仿佛引领着银河的水流,白色的雾气则在云层中弥漫。英雄们都对这片土地感到惋惜,曾经有过百万英雄在此相遇。如今已无战争,普通人也能随意来往于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岳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邃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尤其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后人所推崇的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范仲淹游览嵩山时,反应了其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和平时代的向往。在北宋时期,国家相对稳定,人民生活安宁,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历史英雄的缅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嵩山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诗的开头通过“嵩高发灵源,北望洛阳注”,将山的高耸与水的流动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接下来的“清流引河汉,白气横云雾”,则通过意象的构造,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给人以无限遐想。
“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是全诗的情感高潮,通过对历史英雄的回忆,传递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慨。诗人不仅仅是在赞美山水之美,更是在思索历史的流转与人事的无常。最后一句“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则转向现实,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珍视与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嵩山的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和平时代的珍视,体现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嵩高发灵源”中的“灵源”意指什么?
A. 灵气的源头
B. 水的源头
C. 心灵的源头
答案:A
诗人向北望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洛阳
C. 南京
答案:B
此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历史英雄的缅怀
C. 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答案:B、C(均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