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杨柳枝词三首 其二

《杨柳枝词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8-09 23:14:07

诗句

连绵千树俨游龙,不是眠烟便舞风。

底笑落残飞絮后,满江秋叶罥芙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3:14:07

原文展示:

连绵千树俨游龙,不是眠烟便舞风。
底笑落残飞絮后,满江秋叶罥芙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连绵的柳树,像游龙一样生机勃勃。它们并不是在烟雾中沉睡,就是在风中舞动。诗人感叹,柳树在落下的残絮之后,依然美丽,江面上满是秋叶,仿佛与芙蓉花交织在一起。

注释:

  • 连绵:形容连续不断。
  • :端庄、稳重的样子。
  • 游龙:比喻柳树生动、灵活的形态。
  • 眠烟:在烟雾中睡觉,形容静态。
  • 舞风:在风中舞动,形容动态。
  • 底笑:何以笑,表示疑问。
  • 残飞絮:指春天柳树飘落的絮状物。
  • :缠绕、挂住。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的柳树,常常与春天、柔美、婉约的意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生机和生命的延续。柳树在中国文化中有悠久的历史,常用来表现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遂球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他的诗风细腻、柔美,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秋天,诗人可能是在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柳树的柔美之际,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柳树为主线,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诗的开头“连绵千树俨游龙”便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柳树不仅仅是静止的植物,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存在,仿佛在空中翩翩起舞。这种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活力。而接下来的“不是眠烟便舞风”,则进一步强化了柳树的动态特征,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给人以愉悦的感受。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提到“底笑落残飞絮后”,不仅是对秋天的感叹,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在满江秋叶与芙蓉花的交织中,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和谐美,那是生命与自然的交融,令人倍感温暖。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连绵千树俨游龙”:形容柳树像游龙一样连绵不绝,生动形象。
    • “不是眠烟便舞风”:柳树不是在静静地睡觉,就是在风中舞动,表现出活泼的状态。
    • “底笑落残飞絮后”:感叹残留的飞絮,实际上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满江秋叶罥芙蓉”:江面上满是秋天的落叶,与芙蓉花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游龙,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柳树在风中舞动,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特征。
    • 对仗:上下联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柳树的生机与秋天的萧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它让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思考生命的无常。

意象分析:

  • 柳树:象征柔美和生命的延续。
  • 秋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飞絮:代表着过去的美好和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连绵千树俨游龙”中的“游龙”比喻了什么?

    • A. 柳树的静态
    • B. 柳树的动态
    • C. 江水的流动
  2. 诗中提到的“底笑落残飞絮后”意在表达什么?

    •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自然的敬畏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人生的无常感慨
    • C. 对春天的渴望

答案

  1. B
  2. A
  3. A,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了春天的江水与花月的美景。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诗作,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黎遂球的《杨柳枝词三首 其二》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生命的生机与美丽,后者则偏向于离别的哀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明清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 巫溪 卜算子·雅淡浅深黄 卜算子·清凉台 卜算子 卜算子 卜算子 榆荚钱四首 其一 卜算子 卜算子 卜算子 同卿属题曼陀罗室遗稿 卜算子 夏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彐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没身 熏蒿 不为戎首 磐石之安 魚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十指有长短 诃毁 瓜仁 鸾停鹄峙 八字旁的字 镇定自若 包含阆的词语有哪些 通天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