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五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五》

时间: 2025-05-12 07:40:32

诗句

桂楼飞绝限,超远向江歧。

轻云霁广甸,微风散清漪。

连连绝雁举,渺渺青烟移。

严城乱芸草,霜塘凋素枝。

气爽深遥瞩,豫永聊停曦。

即已终可悦,盈尊且若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0:32

原文展示

桂楼飞绝限,超远向江歧。
轻云霁广甸,微风散清漪。
连连绝雁举,渺渺青烟移。
严城乱芸草,霜塘凋素枝。
气爽深遥瞩,豫永聊停曦。
即已终可悦,盈尊且若斯。

白话文翻译

桂楼高耸入云,遥远地俯瞰江边的岔口。
轻柔的云在广阔的田野上散开,微风轻拂,荡起清澈的涟漪。
一排排的孤雁飞起,渺茫的青烟随之飘移。
严密的城郭中,乱草丛生,霜冻的池塘里,树枝已然凋零。
空气清爽,深远的视野让人眺望,期待着长久的阳光停留。
既然已经如此令人愉悦,那就举杯畅饮吧!

注释

  • 桂楼:桂树构成的楼阁,象征高雅和美丽。
  • 飞绝限:形容楼阁高耸,无法再高。
  • 江歧:江水分岔的地方。
  • :雨过天晴,形容天气晴朗。
  • 涟漪:水面上轻微的波动。
  • 绝雁:孤雁,象征孤独和离别。
  • 渺渺:形容景物模糊不清。
  • 严城:城墙严密,象征防御和安全。
  • 芸草:野草,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心情愉悦,轻松自在。
  • 盈尊:意为满杯,象征饮酒的愉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464年-499年),字希声,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才华横溢,诗风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是谢朓为王殿下所作,意在表达对王殿下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开头的“桂楼飞绝限”描绘了一个高耸入云的楼阁,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而“轻云霁广甸,微风散清漪”则描绘了一个清新自然的环境,给人以宁静与舒适的感受。接下来的“连连绝雁举,渺渺青烟移”则引入了孤独的意象,孤雁的飞起与青烟的飘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在美丽的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感。

“严城乱芸草,霜塘凋素枝”则展现了城市的荒凉与凋零,暗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感慨。而“气爽深遥瞩,豫永聊停曦”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向往,希望在清爽的空气中,能够长久停留在美好的阳光下。

最后一句“即已终可悦,盈尊且若斯”更是将全诗的情感升华至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享受。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楼飞绝限:桂楼高耸,超越了极限,象征着理想的高远。
  • 超远向江歧:楼阁远眺江边的岔口,表现出视野的开阔。
  • 轻云霁广甸:晴天的轻云,广阔的田野,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微风散清漪:微风轻拂,水面荡起涟漪,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连连绝雁举:孤雁飞起,象征孤独与思念。
  • 渺渺青烟移:青烟飘移,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增强了孤独感。
  • 严城乱芸草:城郭中杂草丛生,反映出城市的荒凉。
  • 霜塘凋素枝:霜冻的池塘,树枝凋零,表现出自然的凋敝。
  • 气爽深遥瞩:空气清新,视野深远,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豫永聊停曦:希望在阳光下长久停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 即已终可悦:既然如此美好,心情自然愉悦。
  • 盈尊且若斯:举杯畅饮,享受当下,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楼阁比作理想,表现出高远。
  • 拟人:描述自然景象时,给人以生命感,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强的对称感,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象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当下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楼:象征高雅和理想。
  • 孤雁:代表孤独与思念。
  • 青烟:象征模糊与遥远。
  • 乱草:表现自然的生机与荒凉。
  • 霜塘: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桂楼”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高雅与理想
    B. 低矮与平凡
    C. 破旧与荒凉

  2. “连连绝雁举”中的“绝雁”是指什么? A. 成群的雁
    B. 孤独的雁
    C. 迁徙的雁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悲伤
    B. 愉悦
    C. 忧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望庐山瀑布》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谢朓《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五》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有高远的意象,前者侧重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更突出壮丽的景色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传》
  • 《古代诗词鉴赏》
  • 《谢朓诗文集》

相关查询

坟庵枕上追怆赋此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寄宇文邛州 过乖崖堂 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雪亭 题马氏草堂复斋听雪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和择之赋霜月 和元晦马迹桥 筠州曾使君寄贶中州新芽赋此以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字旁的字 可式 因地制宜 白蜡明经 通治 包含鸾的词语有哪些 敛避 到大来 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嬉的词语有哪些 枕干而寝 粲花之论 申驱 爻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缓兵之计 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