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0:39
傍石过清浅,穿林上翠微。
逢人何更问僧扉。
午梵出烟霏。
草露沾芒屦,松花点葛衣。
鬓丝禅榻坐忘机。
山鸟漫催归。
沿着石头走过清澈的溪水,穿过树林来到翠绿的高处。
遇见行人时何必再询问僧人的门扉。
午后的梵音袅袅升起,烟雾缭绕。
草上的露珠沾湿了鞋子,松花洒落在衣服上。
头发鬓角斑白,在禅榻上坐着忘却世间的纷扰。
山中的鸟儿悠然催促我归家。
作者介绍:李齐贤,元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期,受到自然和禅宗的影响,作品多表现山水之美和禅意。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齐贤的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在那个时代,许多文人都向往隐士的生活,逃避政治风波,寻求心灵的平静。
《巫山一段云》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通过“傍石过清浅,穿林上翠微”描绘出一个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诗人漫步其中,感受着自然的洗礼。在与人相遇时,诗人却选择不再询问僧门,体现了他对世俗的超然与淡泊。午时的梵音缭绕着,营造了一种禅意深远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种氛围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描写中,草上的露珠和松花点缀着诗人的衣服,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生动,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最后两句“鬓丝禅榻坐忘机,山鸟漫催归”更是将主题推向了高潮,诗人坐在禅榻上,白发苍苍,却在此时忘却了世间的纷扰,体现出一种洒脱与淡泊的境界。而山鸟的悠然催促,也让人感觉到自然的呼唤与生活的节奏,诗的意境在此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泊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选择题):
诗中“午梵”指的是什么?
A. 午时的风
B. 午时的梵音
C. 午时的雨
D. 午时的云
诗人对人世的态度是:
A. 热衷追求
B. 迷茫无措
C. 超然淡泊
D. 忧心重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